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草完明治维新史,吟到中华以外天。
王母环来夸盛典,《吾妻镜》在访遗编。若图岁岁西湖集,四壁花容百散仙。
官閒人不识,有友忽相求。陡晤须眉旧,久要意气周。
为期詹五日,寄语入三秋。同济情无让,平原义复修。
溯游从水在,载酒向舟谋。指点千泓静,低徊一叶浮。
湖光随意放,秋色敛情收。孤月怡清赏,诸峰悦远投。
无端家绪迫,有恨岭云悠。信美非吾土,谁能三宿留。
北风凛寒冱,岁事倏已残。偕我二三友,斋宿此盘桓。
言谈杂今古,倾吐出肺肝。秉灯屡易换,不知清夜阑。
岂伊朋情洽,所贵衷赤殚。屏营不敢寐,常恐愧素餐。
青青庭外柏,奕奕架上兰。芳㓗良自媚,后凋坚岁寒。
客至披云揽石龙,乘风飞度最高峰。尊前日出甘同醉,眼下天空信可容。
丛菊有缘还对面,文霓何意独摩胸。凭谁记取留题处,千古磨崖是笔踪。
长空赤日真可畏,三庚遇火气伏藏。温风淟涊郁不开,流背汗浃思清凉。
江渎祠前有流水,欢注蓄泄为池塘。沈沈隆厦压平岸,好树荫亚芙蕖香。
登舟命酒宾朋集,逃暑大饮宜满觞。丝竹聒耳非自乐,肆望观者如堵墙。
吾侪未能免俗累,近日颇困炎景长。今晨纵游不觉暮,形为外役暑亦忘。
岂如高斋涤百虑,危坐自造逍遥乡。
碧玉清刚白玉肥,较量波拂到纤微。近人别具谈碑口,顿觉承平老辈稀。
朝游万年宫,暮宿天游观。群峰绕曲溪,一日千万变。
纵目神飞扬,有口那能赞。不须秉烛游,佳处已得半。
惟有接笋峰,青壁蹊径断。紫翠立磔卓,通透光三段。
昨晚进石门,深坞斜阳慢。望崖不能前,颈脰屡顾盼。
今晨扶筇来,露草珠璀璨。古洞翠毛零,葛藤恣延蔓。
鼯鼬上树窥,猿狖隔林唤。忽见道士来,笑口指山畔。
云此通隐屏,绝顶有道院。箫管云中闻,环佩月下见。
梯级八十一,彳亍跨两骭。梯穷面峭壁,窸窣凌巧栈。
踸踔一足行,铁索双手换。鸡胸行蚁伏,龙脊妖鼠颤。
頫临万丈潭,铿訇走匹练。虽有贲育俦,下觑杂花眩。
师徒住此峰,往来百千遍。雨过蹑屐登,不翅平地便。
君身长吴乡,丘壑类平衍。亮无凌风翼,对此空眷眷。
余闻道士言,惊汗湿衣襻。羊肠九折坂,王阳尚兴叹。
韩子最奸黠,遗书华阴县。发肤敢毁伤,渊冰早兢战。
兹游虽好奇,何自取惊惋。举手谢道士,我行亦已倦。
寄语峰头人,白云好娱玩。乞我辟谷方,金丹炼九转。
服食待身轻,还来振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