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第一句“初疑夜雨忽朝晴”,写诗人夜宿山寺,听到屋外水声,初疑夜雨,待次日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一个“疑”字,暗示诗人当时未尝实地观察,“夜雨”的判断乃是出于推测,这就为以下“忽朝晴”三字留下余地,显得极有分寸。
“夜雨”的错觉来自第二句:“乃是山泉终夜鸣。”原来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在睡意朦胧中产生某种错觉,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第三句紧承上句,进而写出山之后的山泉在山中“终夜鸣”,那是因为水道弯曲不平,故而潺潺作响。这一句说山泉“流到前溪无半语”,那是因为河床变得宽阔平坦,故而静寂无声。可见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同一种事物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末句“在山做得许多声”,是诗人针对上述事实所发的议论。冷冷一语,讽刺辛辣有力,有如画龙点睛,全诗的主旨在这句议论中被明白地点了出来。从字面上看,诗人讥讽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弦外有音,别有深意。它讽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慷慨激扬,忧国忧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权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样尸位素餐、了无建树了。此诗说明很多官员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负和群众利益抛于脑后了。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第一,它采用了传统的“比”的手法,借事寓意,以物比人,构思十分巧妙。第二,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使议论立足于具体事件的基础上。第三,语言平易浅近,笔调幽默轻快。
神武门高早挂冠,首嗟荣路久淹蟠。诗辞故故推灵运,禅语时时对道安。
书字不誇云五朵,卧閒偏怯日三竿。遐龄清德全真乐,谁识荣期善自宽。
露蟾玉色,凝酒边泪点,东风闻笛。梦老石湖,出手高枝未忺摘。
临镜伤春几许,愁思托、江关閒笔。唤睡觉、一片仙云,幽语鹤争席。
香国。旧约寂。断瘴海万重,半萼尘积。凤笺误泣,不许相逢许相忆。
金屋商量未准,移怨咽、罗亭荒碧。待寄讯、稀翠羽,冷崦耐得。
碣石谈天雪欲寒,部中星使向长安。傥思五岭经行地,驿寄梅花岁岁看。
南渡杨刘,到此日、功名销歇。只今有、西陵华表,标题忠烈。
三字冤沉犴室土,两宫泪洒龙成月。笑玉环、脑后是何人,情非切。
一湖水,千峰雪。身纵死,名难灭。把椒浆浇奠,唾壶堪缺。
道上金牌人有口,阶前铁像心无血。只荒祠、犹自对遗宫,神依阙。
静对孤灯思往事,偶闻疏雨落寒窗。愁边白发三千丈,梦里青山十四双。
蜀魄有声疑诉国,楚招无些忆沈江。只因诗思缘君苦,吟断遥钟已晓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