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广文贫甚坐无毡,白璧朝来忽满前。但喜囊馀长吉句,绝胜家有窟郎钱。
高车西去忽踰旬,坐想登临得句频。杨柳阴交山径晚,酴醾香满驿亭春。
吟馀扫壁时挥翰,醉里投床任吐茵。闻说归来欢喜甚,故人相遇是诗人。
乞得袈裟地,青山如沃州。欲知无著心,面面清溪流。
稍容支许辈,乘筏来溪头。
党中之蠹一茅包,孔圣而今又受嘲。料得英灵在天笑,后生狂狷尚堪教。
一诗曾许送君行,多病因循竟未能。惟有别情终不忘,每逢三义忆同登。
穹庐三月已淹留,白草黄云见即愁。满袖尘埃何处说,李家池上海棠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