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玉关

敛辔遵龙汉,衔凄渡玉关。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还。

  来济(610年-662年),唐朝宰相,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永徽二年(651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反对废黜王皇后,被武则天所恨。显庆元年(656年),兼太子宾客,进南阳县侯。显庆二年(657年),又兼太子詹事。后坐褚遂良事累贬庭州刺史。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入寇,力战阵亡,时年53岁。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何事东南客,忘机一钓竿。酒香开瓮老,湖色对门寒。

向郭青山送,临池白鸟看。见君能浪迹,予亦厌微官。

横槊能赋诗,下马具檄草。忠义乃天赋,勋名要时早。

龙卧南阳客,鹰扬渭滨老。当其尚栖迟,众或轻潦倒。

风云会相遇,氛祲当独扫。凤皇翔千仞,驽马顾栈皂。

士为一饱谋,悬知不同道。

美政惟兄弟,时人数俊贤。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
自理尧唐俗,唯将礼让传。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黄绶俄三载,青云未九迁。庙堂为宰制,几日试龙泉。
吾心童稚时,不见一物好。
意言有妙理,独恨知不早。
初闻守善死,颇复吝肝脑。
中稍历艰危,悟身非所保。
犹然谓俗学,有指当穷讨。
晚知童稚心,自足可忘老。

烟芜泻浪,晴川铺练,一阵风来吹皱。韶光百五禁烟时,又过了、几番花候。

夭桃染晕,垂杨拖线,万点春光泄漏。口噙红豆寄多情,为谁把、相思尝透。

穿山深径如行巷,拱道乔枝欲化龙。
开辟从来年代远,不知过尽几人踪。

吴郡为僚日,如公最妙龄。众寻归鬼录,独出佐王庭。

道丧思人物,公存尚典刑。伤哉今亦逝,唯我老零丁。

从宦非所堪,长告欣得请。
驱马出国门,白日触隆景。
半生无根著,飘转如断梗。
一昨随牒来,六月阻归省。
城居苦湫隘,群动日蛙黾。
惭愧山中人,团茅遂幽屏。
尘泥久相涴,梦寐见清颍。
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墟落生烟昼欲昏,乱山行尽到平原。雨馀叠嶂添新秀,水落寒沙见旧痕。

古寺有僧栖坏屋,遗斜无主自荒村。徘徊欲访当时事,黄叶惊风断客魂。

吾腹如鸱夷,但满贮醇酒。外圆故不滞,中静一无有。

纷纷千百辈,纳若一尘垢。下而至真源,保之故难朽。

于惟大荒初,人物无区别。抟生以咀华,茹毛而饮血。

夏暑结巢居,冬寒穿窟穴。传教土为台,纪事绳为结。

厥后书契兴,事事劳辞说。

流萍依清源,孤鸟宿深沚。荫干相经萦,风波能终始。

草生有日月,婚年行及纪。思欲侍衣裳,关山分万里。

徒作春夏期,空望良人轨。芳色宿昔事,谁见过时美。

凉鸟临秋竟,欢愿亦云已。岂意倚君恩,坐守零落耳。

霜月明明雪复残,孤舟夜泊使君滩。
一声钟出远山里,暗想雪窗僧起寒。

莽苍江山百战昏,兴亡何只两东门。梁家偪泰那须惜,高氏崎岖未足论。

独许兰成沿宋宅,思招子美合湘魂。前朝相国犹人杰,目极艰难感激存。

因秋又动长年情,老却於秋分外清。
病骨汗销衣亦健,水窗影净日添明。
有声无谱寒蛩切,似定还狂暮叶轻。
不为鲈鱼未归得,问言微宦欲何成。
卓鲁久滑涂,临风重怀人。
锦溪有美锦,善制当谁称。
器之汾阳君,烨烨驰华声。
往来试樵邑,口碑播瓯闽。
东阳修何行,桃李三年春。
安得百器之,布满弦歌城。
奈城斗以南,纷纷蒲璧荣。
令君一何廉,廉乃不近名。
令君一何明,明乃不见形。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
令君一何了,又若刃发硎。
能令政事简,罚者怀其仁。
官府有直气,闾门无枉情。
物论久逾定,去思见民真。

烹得黄羊。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

五穷辞去去东洋。依然那时、镫光烛光。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惆怅。休更想。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欢情无量。

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谁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饷。

赫赫虞皇绍治平,翠华曾向此南行。风微林谷和丝竹,日暖温泉漱锦筝。

三月味忘韶乐美,九成音协凤凰鸣。昌山今幸留遗迹,愿奏钧天入大廷。

浭水溶溶接上方,欲袪尘累扣禅房。清钟响落诸天月,老树寒经五国霜。

台势浮红扶塔势,山光含翠间湖光。偶然随喜溪头立,洗钵僧来话夕阳。

烟明水净小洲围,间倚孤舟对落晖。细浪翻风鱼欲出,残云拥树鸟知归。

川原历历荞花秀,关塞萧萧客旅稀。生事不堪逢岁暮,且从江上学忘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