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声今遁矣,古道此焉存。商缓知臣僭,风薰见帝尊。
雄豪尚馀勇,淡泊忽忘言。繁极殊无閒,来长若有源。
已能通变化,直可探胚浑。此理师应得,西风独掩门。
二十年,居停处,梵王宫。惯听残暮鼓晨钟。参差台殿,绣幡莲座簇金容。
山僧每话,前朝事、中贵豪雄。
笑刘郎,重到此,悲紫陌,忆桃红。向兔葵燕麦春风。
惟虚不坏,但教成住尽归空。尚有高梁桥下水,依旧溶溶。
茅冈地主古醇儒,乞我冈头作隐居。岭上閒云从管领,涧中流水听开除。
刀耕火种从兹始,雨笠风瓢便有馀。自古诗人多会合,浮丘毛氏不愁予。
化工生意源源在,静处详观总不偏。飞絮满空春不尽,新荷贴水已田田。
乾坤清淑之气,蜿蟺扶舆亘西极,化作岐山之阳石鼓十。
六丁二酉铲断昆崙之瑶峰,缥缈云根堕穹碧。层崖秋碎方祗愁,大星宵陨圆灵泣。
中虚不露疏凿文,太素犹涵混沌质。伟哉周家宣王中兴时,戈鋋彗云九县一。
明堂受朝群后来,天威不违颜咫尺。岐阳之狩载阳国之灵,王气腾霄何赫奕。
八鸾声戛秋风高,九旗光动朝暾赤。歌车攻,咏吉日。
张皇维,昭帝绩。泰山盘,石之祚。炳烈千万春,勒之贞珉古无匹。
其形如鼓不可扣之鸣,其体浑沦绝侣大造无痕迹。
其字遒逸宛是篆与科,其文古雅髣髴周之什。吉甫歌,史籀笔,制作森严照岐邑。
年多物化理则然,金字半灭无人识。老蛟摧裂野火焚,古墨淋漓苔雨蚀。
青城学士昔在大德初,见之林下久叹息。入朝亟为丞相言,如此至宝何可以弃掷。
大车彭彭挽致来孔庭,天地风云亦动色。我尝爱此十鼓文字奇,抚玩摩挲不知日之夕。
荏苒光阴数十春,春风吹愁发生白。近时再过石鼓旁,阶草蒙茸没双屐。
细看字画转么么,徙倚回廊泪沾臆。东安邓尹弹琴青桂林,议论文章脱尘俗。
平生好古如古人,直欲蒐抉周秦之故实。里中更有朱先生,白首著书穷日力。
寄书远访石鼓文,细字满笺珠的皪。书中宛宛见高情,识者见之争爱惜。
乃知先生好古不减吾,邓侯吾徒委琐岂复如先生,喜新厌旧犹戏剧。
吾友秦邮李希文,新来小篆亦杰出。夷门梁君子,宜苦学张颠之草书,电埽千军烂如拭。
我生雅恨不能书,每见名家如有失。朱先生,古遗直,甚欲相从不可得。
山中茅屋书满床,何时一到虚轩分半席。直须和我石鼓歌,战退苏韩入坚壁。
呜呼古之作者往往苦用心,岂惟杜预雅有春秋癖。
今人无复见古人,徒劳纸上赏遗墨。鱼目滔滔久混珍,后来此鼓谁收拾。
燕之石,等圭璧,荆之璞,同瓦砾。古风不返天茫茫,何如烂醉林皋卧苔石。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正欲降愁部酒兵,衔杯为爱遁园名。舌存未许谈时事,心老才知淡物情。
小鸟争来高阁噪,新花还向旧枝生。滦鱼易酿皆乡味,不羡张翰莼菜羹。
重逢应有喜,何事转生悲。我已愁如许,君今鬓有丝。
纵图良晤久,先恨别离时。拟卜墙东舍,终身共咏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