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初出吟

物外洞天三十六,都疑布在洛阳中。
小车春暖秋凉日,一日止能移一宫。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你喜欢
闲爱孤云静爱僧。得良朋。清时有味是无能。矫聋丞。况复早年豪纵过,病婴仍。如今痴钝似寒蝇。醉懵腾。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
一笑披衣起。笑昨宵、东风似梦,韩张卢李。白发红云溪上叟,不记儿孙年齿。但回首、秦亡汉驶。苦苦渔郎留不住,约扁舟、后日重来此。吾已老,尚能竣。
少年未解留人意。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天上玉堂人间改,漫欸乃声千里。更说似、玄都君子。闻道酿桃堪为酒,待酿桃、千石成千醉。春有尽,瓮无底。
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擬飘蓬作旅人。
志壮任存题柱事,病多争向倚门亲。
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
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远公连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独在。後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西方未到,官方先到,冤我白衣吃菜。龙华三会愿相逢,怎敢学、他家二会。
三春草草眼中过,未抵三冬乐事多。
烛焰双了红再合,酒花半蕾碧千波。
孤寒霜月双相似,跌宕雪风谁奈何。
道是闲人没动绩,一枝樵斧一渔蘘。
始余求诸社,穷巷窈而曲。
草阴荒蒙茸,林影乱朴樕。
其中有屋庐,其下主以木。
社稷风雨雷。皆於此乎告。
趋暗不求阳,如丛祠而局。
就简不辨方,如古墓而族。
引我拜乎上,高床被茵褥。
使我视所陈,纸币荐薌烛。
爵不以坫寘,酒不以茅缩。
牲不以碑丽,斋户不以宿。
於礼无所稽,承讹已云熟。
从之则咈余,不从亦违俗。
是心既不慊,虽暂亦为渎。
屋不受不阳,此岂容有屋。
先易其甚者,余事踵相属。
其有不逮为,则以告新牧。

杨柳新栽半出篱,夜深鸟鹊自鹭枝。露凉月淡空烟暝,啼到金鸡报晓时。

去年散米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数百。
去年领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见皮骨。
去年人壮今年老,去年人众今年少。
爷娘饿死葬荒郊,妻儿卖去辽阳道。
小人原有数亩田,前年尽被豪强圈。
身与庄头为客作,里长尚索人丁钱。
庄头水涝家亦苦,驱逐佣工出门户。
今朝有粥且充饥,那得年年靠官府!
商量欲向异方投,携男抱女充车牛。
纵然跋步经千里,恐是逃人不肯收。
小彴过清溪,有亭才四柱。
地僻少人行,翩翩下鸥鹭。

坐江楼、冰瓯涤笔,新翻水调南浦。瑶华飞落长安市,红豆谱来非误。

良夜聚。有多少、乌衣白帢同樽俎。悠然怀古。甚兰畹金荃,尊前复雅,未抵玉田句。

深卮劝,从事青州太苦。匆匆鲑菜无序。虎房桥畔霜花冷,扑上征衫如雾。

君且住。君不见、团圞好月参旗度。高斋归去,想凤咮嶙峋,龙宾磊落,又写丽情赋。

忽惊风袂去翻翻,老子吟毫强更援。
底事幽怀却成恶,鹅峰一点入离樽。
北客乐驰驱,髀肉浑不生。
轻风入马蹄,一瞬万里平。
朝发长安都,暮抵受降城。
阴山闻鬼哭,征人昼夜行。
黄尘虽染衣,紫翠堪夺睛。
男儿平生游,壮志多屡惊。
刑楚岂不佳,舟楫非吾情。
休夸鱼稻乡,莫恋烟波清。
幸能脱毛锥,侧听匣中鸣。

歇马高林烟雾开,感今怀古独登台。迁臣逐客皆前辈,幕长郎官尽上才。

放浪已闻穷九域,飞腾终合近三台。谢公自有青云屐,且与从容步紫苔。

慈福脩龄八十春,微阳才动宝书新。天家庆事古无有,奕叶重光似显仁。

孤灯悄悄发皤皤,严柝声中学养疴。
不尽愁思供伏枕,将残岁月付流波。
桐归爨下能余几,鹤到笼开伤已多。
料理微生无著处,欲将因地问《维摩》。

望雨雨来山谷周,沛然沟浍集皆流。皇心轸念无留狱,天意生成属有秋。

万籁松筠清入画,千原禾黍绿盈畴。边廷又报南征捷,一洗炎荒瘴雾收。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
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
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
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

荡涤真成快,氛霾不敢阴。
万花恩泽了,二麦宠光深。
地势胆仙掌,河源识帝心。
马头迎霁色,诗句日边寻。

一自文皇植此根,累朝培养更殷勤。地清半拟三公位,天近争看列宿分。

宿德应生真宰相,雄才宁羡大将军。老蛟堕地如人立,震电惊雷只乱蚊。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