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三首 其二

荔枝红紫已交加,龙眼新来又著花。便欲谋居不须去,咀冰嚼雪过年华。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你喜欢
苇萧中辟户,相映绿淮流。莫讶春潮阔,鸥边可泊舟。

放船閒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嗟来茂衡,学道如登。
欲与天地为友,欲与日月并行。
万物峥嵘,本由心生。
去子之取舍与爱僧,惟人自缚非天黥。
堕子筋骨,堂堂法窟。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声色;常为万物之宰,而无死生。
念子坐幽室,炉香思青冥。
是谓蛰虫欲作,吾惊之以雷霆。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陌上冬乾泣老农,天留甘雨付春工。阿香急试雷霆手,莫放人间有卧龙。

奉天靖难封功日,亲见文皇语白河。欲渡未能冰遽合,万人欢忭比滹沱。

六一风流殊未远,一门双璧价能齐。超升同日司文柄,洗濯多年出字溪。

凤沼挥毫奎宿逼,羊城按节瘴云低。朔南此去应渐被,声教行看到四黎。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縠。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坡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山下多荒土,开垦已三年。种麦多不收,种稻乃得全。

种豆复种粟,种麻兼种棉。以此为生活,终岁钁头边。

耕田博饭食,兹语古所传。

乱后须兼白,春来草复青。水环垂钓石,云护读书亭。

与客论孤愤,从人笑独醒。艰难思避世,贫贱欲忘形。

莫厌缁尘染素衣,山间林下自相宜。
玉堂多少闲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微云度秋河,细雨不成阴。幽人望明月,一叶下空林。

抚景生太息,凉飙动商音。因观岩上松,证我岁寒心。

寻疑天意丧斯文,故选茅峰寄白云。酒后只留沧海客,
香前唯见紫阳君。近年已绝诗书癖,今日兼将笔砚焚。
为有此身犹苦患,不知何者是玄纁.
张氏母袁称寿星,生绍兴庚申今有百五龄。
子孙耕稼食可饱,女妇纺织织衣称情。
白发既脱生黑发,耳目聪明长步行。
五朝皇帝恩广大,一老平时身太平。
乡里皆庆喜,县官问姓名。
阖门漏屋下,上诣县官厅。
太夫人之面可识,太夫人之堂可升。
即前再拜问起居,谢官下念田里氓。
尊高年以长其长,凡为人子沸欢声。

飘然有客出成都,直下湘江奉母趋。綵鹢翻红飞画桨,珍鱼跳白入行厨。

斜量印颊如横剑,细数文鳞欲缀珠。玉尺乍抛牵翠荇,银刀才剖藉青蒲。

鲜分池面羹原活,滑忆波心脂更腴。贯柳犹怜霜泼剌,隔花谁荐雪肌肤。

海东远借垂竿手,堂上新挥斫脍图。汲向涌泉应不俟,盛来截竹更何须。

曾经丙穴加餐劝,又进辰馐舞綵娱。纵壑文章推旧族,卧冰家世溯前谟。

庭县政况能苏辙,带佩官还说绾符。买自沙头逢亥日,烹传舵尾付丁奴。

莫教画板愚群獭,讵类铜盘幻一驴。楚竹初然炊晓馔,蜀胶佐饷醉朝餔。

晴潭冻解供蔬笥,晚市烟寒绕荻芦。游或武昌闲咏马,携将赤壁漫从苏。

秋风莼菜系归思,春水桃花问钓徒。练影双双疑素结,锦鳞六六讶琼铺。

溉鬵诗卷常怀尔,弹铗歌声孰慰吾。他日南湖相忆处,可凭溪友达书无。

寓意喜神谱,含毫惬素襟。墨花三两点,已见天地心。

湘川佳致有浯溪,元结雄文向此题。
想得后人难以继,高名常与白云齐。
我家冰清酒星魄,倏忽笔下驱雷风。
万里去家烟瘴里,一行作吏簿书中。
高才不许在廊庙,仙迹且复归瀛蓬。
声容杳杳水天阔,目断波底斜阳红。

老来林下养闲躯,茅屋清虚蚊蚋无。一径松虱何处起,入松穿竹两三株。

担板老翁,性本虚空。永劫不死,明月清风。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