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鹊山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山脚尝试着登了一小程,发现今年已不需亲朋好友的搀扶就能前行。
隐约能看到济水、泺水相交于远方的泺口,青、徐二州的景象历历在目。
风土人情淳朴得如虞舜治理下的太平盛世,恬静的山川河流如同大禹治水后的景象。
难得一年到头有这么愉快的时候,却因贫穷而得不到名医的医治。
注释
济泺(luò):济水(今黄河)与泺水。泺水源于济南趵突诸泉,北流注人小清河。
青徐:青州与徐州,古概指齐鲁之地。
朴俗:朴素的风俗。
虞(yú)力:虞舜教化之力。
安流:治理河流。
禹谟(mó):大禹的规划。谟,即谋划。《尚书》有《大禹谟》篇。
医卢:扁鹊家在卢国,所以被称为卢医,这里代指名医。

赏析

  这首诗首联回忆过去,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辛酸。颔联写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看到的景色。颈联写舜和禹这两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尾联写自己难得愉快一下,只好先忘掉一切,尽情享受风景。这首诗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诗内满含作者凄苦之情。

  诗人“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所以高官厚禄打不动他的心,而一旦得到这个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业的教授职务,尽管俸薄官微,也使他欣喜异常,不顾体弱多病,兴致勃勃地去登山游玩了。经历过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生活折磨的陈师道,尽管这年才四十八岁,但已感到精力不济。“小试”说明诗人对自己的体力没有把握。试登了一程后,诗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今年不用扶”,在这喜悦后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辛酸。人逢喜事精神爽,思想轻松,步履也就轻快了。可是往年,无论是新春览胜,还是清秋登高,诗人都要在亲朋好友的搀扶下才能勉力而行。时当壮年的诗人却体衰如此,生活的贫寒是可想而知的了。

  三四句写诗人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只见济水、泺水如同两条白色的绸带,绕过山脚,往北流去,相交于远方的泺口。“微微”,说明看不真切,目光稍稍收回,青、徐二州的辖地上,阡陌纵横,牛羊成群;房屋田垅,树木庄稼,历历在目。徐州是诗人的家乡家乡的山水他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三四两句“有神致,虚字炼得好”,这“神致”就在于这两句是景中有情。那样远的泺口都看到了,说明诗人在山顶逗留时间之久;那样多的景物一一“数”来,可见诗人的兴致之高。诗人不是把自己兴奋愉快的心情明白说出,只是通过写景来透露;而写景又没有具体描摹云水竹石、鸟鸣花香,只是通过望远、指点两个动作来概括,这既符合登高远眺的实际,又含蓄地点明了要表达的情意。正如王士祯所说:“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然而使人见而心服者,在笔墨之外也。”画天外山峰,略具笔意,便使人体味到言外的情意,这就是这两句诗的“神致”所在。

  诗人眼中的风土人情是那样浑朴、淳真,如同虞舜治理下的太平盛世;山川河流是那样恬静、驯服,如同大禹治水后的景象。天下明德自虞帝开始,山川由大禹来平定。看到眼前的山川,诗人想起了舜和禹这两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赏风景,忆英雄,心中十分快意。然而当诗人的目光从远处收回到脚下,思绪从远古拉回到现实时,笔锋陡转,气氛骤变,兴致锐减。脚下的山因古代名医扁鹊而得名,可他尽管体衰力弱,疾病缠身,却因贫穷而得不到卢医的医治。“终年聊一快”,这是十分凄婉的声音。诗人面对无情的现实,无可奈何。难得一年到头有这么一回愉快的时候,他只好先忘掉一切,尽情享受风景了。没有人知道诗人的欢颜后面隐藏着多少痛苦、多少悲哀。

  陈师道是孤芳自赏、不求谐俗的苦吟诗人。他的作品,有人称之为“非一过可了,近于枯淡”。黄庭坚说,陈师道作诗“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丛中一人晓”。也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他的五律,尽管有时“失之僻涩”,但“佳处往往逼杜甫”。这首诗,质朴老苍,沉郁顿挫,正是它逼近杜甫的五律代表作。

创作背景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宋徽宗即位,太后向氏听政,在她的主持下,被贬斥的旧党诸人陆续被召还京,官复原职。陈师道自从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服母丧以来一直闲居徐州,境况窘迫,也在这一年七月被任为棣州教授。这是他在棣州任上,为表达了当时喜任新职、舒畅爽快的心情而创作的诗。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猜你喜欢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
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
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
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
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
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
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今朝又读东坡集,记得原州鞫狱时。千首高吟赓欲遍,几多强韵押无遗。

固知才气原非敌,独有心期老不欺。泪尽九原无路见,冰霜他日看青枝。

云水千重绕洞门,独归何处是桃源。
仙方不用随身去,留与人间老子孙。
班藤为杖草为衣,万壑千峰独自归。
纵令相忆谁相报,桂树岩边人信稀。

鸡鸣食孟门,指鹿相秦室。所以有志士,林樊屏辙迹。

得时贵行道,枉寻岂直尺。无为赵孟间,笑此陈蔡厄。

此日天涯别,春风断客魂。
绿杨初暗路,芳草欲迷村。
祖帐前山远,骊歌落日昏。
相思今夜月,不复对清樽。
去年湖上看花时,拍槛呼鱼酌酒卮。
鱼计主人已非昔,犹惊故处上钩迟。
我马烦兮释我车,神之庙兮山之阿。予一拜而一祝,
祝予心之无涯。涕汍澜而零落,神寂默而无哗。神兮神兮,
奈神之寂默而不言何。复再拜而再祝,鼓吾腹兮歌吾歌。
歌曰:今耶,古耶,有耶,无耶。福不自神耶,
神不福人耶。巫尔惑耶,稔而诛耶。谒不得耶,
终不可谒耶。返吾驾而遵吾道,庙之木兮山之花。

妙极吾心果到时,傍花随柳也无诗。五经若谓真糟粕,只恐人间未尽知。

赤子餐青母,红蛇啖黑龟。祥光瑞气要成衣。尚自更持危。调引姹婴嬉戏。紧把玉关封闭。一轮性月晃清霄。云步访三茅。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回首仙源隔彩霞,丛祠攫肉有饥鸦。
贞元朝士重来晚,不见桃花见菜花。

夜分灯烬漏声迟,掩卷茫然不自支。三月莺花春去后,半窗风雨客愁时。

相如未遂题桥志,季子犹持刺股锥。辛苦人生成底事,姓名留得世间知。

一团娇软,是将春揉做,撩乱随风到何处。自长亭、人去後,烟草萋迷,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飘扬无个事,刚被萦牵,长是黄昏怕微雨。记那回,深院静,帘幕低垂,花阴下、霎时留住。又只恐、伊家太轻狂,蓦地和春,带将归去。

山月出未高,林深鸟犹梦。霜落人未知,寒添觉声重。

迅风翼华盖,飘遥若鸿飞。

日落烟水暝,秋声浦树多。船头闻犬吠,知己近开河。

玉山草堂谁比数,风流不减浣溪头。碧梧翠竹一个个,鹭鸶鸂鶒两悠悠。

吹笙子晋寻常过,爱酒山公烂熳游。但道幽栖嫌早计,须君更上凤麟洲。

雅集澄台最上头,小春忽睹万枝秋。满丛佳色含朱槛,盈把繁英计酒筹。

香满更宜邀客赏,露浓不用替花愁。饮中剩有陶家味,争忍樽前早罢休。

有美羊城一钜儒,菊坡气脉最关渠。
村高懒宿郎官被,色养姑乘使者车。
曩日绿林功未赏,今年清社事堪书。
福星何事轻移去,久矣世无公毁誉。

使星何处照人红,路指江陵汉水东。旌节晓看冲朔雾,楼船秋喜借湖风。

威仪汉室原存庙,礼乐虞廷重秩宗。何限疮痍吴楚道,烦公细采达重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