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粱已足够养活你那些小鸡,你还在斗鸡场妒敌自鸣得意。
可要五更司晨唱晓叫人早起,不辞风雪为召唤朝阳而喔啼。
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鸡:指斗鸡。此喻唐时藩镇割据势力相互争斗。
⑵稻粱:指鸡饲料。雏(chú):小鸡。
⑶妒敌专场:指斗鸡彼此敌视,都想斗倒对方,独占全场。
⑷可要:岂要,岂愿。晓梦:指清晨时的美梦。
⑸辞:避开。阳乌:传说太阳中有三足鸟,比喻君王。
《战国策·秦策》说:“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不能俱止于栖亦明矣。”用缚在一起的鸡喻互相牵制不能一致的诸侯割据势力。此篇取这一比喻加以生发,借以揭露当时的藩镇。诗的头两句说:鸡的稻梁食料已足以养活其幼雏,但它们却互不相容,以独霸全场为乐。比喻藩镇虽割据世袭,或已高宫厚禄,荫及子孙,但仍为各自私利而彼此敌视,相互火并。“可要五更惊稳梦,不辞风雪为旧乌?”这两句是说:鸡的本心岂愿在五更时惊扰自己的酣梦,不辞风雪报晓,以迎接太阳的升起呢?比喻藩镇虽有时在表面上秉承朝命,但本心并不愿意为朝廷效力。
这首诗借鸡为喻,揭露藩镇跋扈利己、贪婪好斗的本质。结合唐武宗会昌年问讨伐刘稹时的情况看,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诗中抓住鸡的特性,联系藩镇的种种表现,或直接讽刺,或进行反挑,虽不免有比附的痕迹,但由于诗人对讽刺对象的本质发掘较深,却能以犀利辛辣取胜。这首诗充分表示出对藩镇割据势力的愤懑,体现了诗人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迫切要求。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八月,唐朝廷下令诸道进讨刘稹。在讨叛诸军中,有些人本身就是割据者或半割据者。他们之间矛盾重重,相互猜忌,对朝廷的命令消极应付,行动迟缓。如魏博镇何弘敬曾为刘稹辩解奏雪,且久不出师。此篇即是作者目睹如此种种针对上述现象而发。
青阳有脚。喜五马重临,江阳城郭。南定云开,西岷波静,帘卷风清幕。
旱魃化为甘雨露,祷不须泥鹤。兆万宝,咏千箱四野,丰年如约。
斟酌。曾见说,老手剧郡,利器无盘错。犬吠花村,鱼游春水,桴鼓长闲却。
伫闻考绩薇垣,复报荐名荷橐。计晨夕,莺迁燕贺,金明紫渥。
菜甲封泥,桃英怯冻,浅寒尚浓。正小窗深掩,暮云低密,颓垣半露,残雪玲珑。
冷逼单衣,愁欺倦枕,暗度一番花信风。年光在、但尘襟耿耿,镜鬓匆匆。
十年旧梦无踪。算何异、天涯随转蓬。甚愔愔坊陌,灯宵闲过,沉沉烟雨,酒兴谁同。
鸟已春声,人犹旧感,点检芳菲前事空。莺花好,更明年此际,何处相逢。
南山白石坚不朽,镌磨誓入良工手。平分陛级肃降登,横卧津梁达奔走。
椁成取重侯王家,不惜千金市长久。从渠楚汉决雌雄,坐阅兴亡屹相守。
宁知敝邑如残星,十年豺虺喋血腥。今兹成垒方改筑,流汗万杵当炎蒸。
城基叠石崇数尺,搜括隐匿凭威刑。断桥发冢残寺观,民舍隳突翻阶庭。
千夫引绠日驰逐,颠踣道路无留停。石乃言曰:我生刚介根元气,落落孤高蟠九地。
既不得补天遇娲皇,又不得填海从精卫。包羞转徙近污渠,反为奸凶严屏蔽。
何当天威发怒雷,豺虺骨与城俱摧。此时饮恨庶吐气,尽碾暴骨为飞灰。
病里年光倍觉忙。葭灰律管又飞扬。消停针指经三月,彩线无心较日长。
伶俜影,欲扶将。低徊又过镜台旁。忽惊骨相同仙鹤,短发全沾秋后霜。
坐阅江山会此亭,天风拂面酒微醒。长空一望春无际,落日千峰鸟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