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下了一夜的雨,风在树林顶端怒号。
我不知道溪水是不是涨了,只是发觉钓鱼的小船更高了。
钓船:渔船。
历来写山雨的诗很多。大多数诗人都是从视觉入手并加以形容或描绘,本诗则是从感觉出发,自然流出,因此被论者称为“纯乎天籁”。
诗的前两句全由听觉落笔,传人诗人耳中的都是飘洒在山间的雨声和呼啸于林际的风声。“一夜”写其持续时间之久,“怒号”言其发出响声之大,让人于冥冥之中去想像山中夜雨的情状。
后两句脉断意连,巧妙地运用“水涨船高”的生活体验,以只觉船高的亲身感受,来反跌出不知溪涨的视觉不足。究其本意,原不是不知“溪水长”,只是为了要强调“钓船高”的特殊感觉,才故意先说不知,然后才让“只觉”来表达不知之知。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之间,传递出一种夜泊山溪的疏旷情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此外,小诗颇可玩味的还有“钓船”两字。中国古代文人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官场、车马喧闹的世俗,常浪迹江湖,隐居山林,寻找一种樵唱渔歌式的生活情趣。诗的作者也不例外。从表面看,他只是在描写一场山雨,时间在夜晚,但“钓船”两字,非常含蓄地透露出他所追求和得到的那种闲适和悠然。由此二字,人们可以想见他白天垂钓于山溪、夜间泊眠于钓船的旷放。如果将此二字换作“小舟”,则意境和内涵都将大受影响。
由此可知,此诗的好处除了它不加雕饰的“纯乎天籁”之外,还在于意境超然、韵味悠长,表现出明人追慕唐诗的一种明显意向。
偰(xiè)逊(1319~1360),元代诗人。字公远,又字伯僚。高昌维吾尔族。偰哲笃长子。寓居溧阳(今属江苏)。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进士,任翰林应奉,迁宣政院断事官经历。选为端本堂正字。曾出守单州。元末以尚宾出使高丽,逢元朝鼎革,便留高丽不还,被封为高昌郡公。他的诗集名为《近思斋逸稿》,但国内已无传本。小诗《山雨》被诗选家评为“纯乎天籁”:“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按:偰逊字伯僚,又作百辽。
庐陵难做定何如,请看黟川朱大夫。秋月满怀春满面,视民如子吏如奴。
万艘白粲何曾欠,百雉金城旧更无。归侍玉皇香案了,甘棠便是瑞莲图。
九饮浑忘披翠蓑,圣明恩厚复如何。酿成四海合欢酒,欲共苍生同醉歌。
苕苕椅桐树,寄生于南岳。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处身孤且危,于何托余足。昔也植朝阳,倾枝俟鸾鷟。
今者绝世用,倥偬见迫束。班匠不我顾,牙旷不我录。
焉得成琴瑟,何由扬妙曲。冉冉三光驰,逝者一何速。
中夜不能寐,抚剑起踯躅。感彼孔圣叹,哀此年命促。
卞和潜幽冥,谁能证奇璞。冀愿神龙来,扬光以见烛。
天台山水妙南州,是我垂髫旧所游。乱后久拚门户改,别时只为稻粱谋。
石桥雨没苔纹滑,宰木风高鸟雀愁。欲上矶头聊问讯,片帆飞过不知收。
平台高倚梵王宫,无限秋光到眼中。一片闲云沈远塞,数行归雁界晴空。
可无黄菊酬佳节,只有青山识寓公。回首故园风日好,茱萸插帽几人同。
新年旧岁自乘除,鼙鼓惊心度岁馀。回忆山中未归日,安排归计好徐舒。
明月到樽前,拿舟古岸边。乱山斜入雾,远水倒垂天。
酒气薰龙戏,歌声弄鹤眠。回头嗤李郭,此外更无仙。
竹窗斜日漾茶烟。佳人倦欲眠。停针无语线慵添。
悲怀意怅然。
花隐雾,柳飞绵。困人春暮天。回文未就乱鸦还。愁情梦里传。
短檠短檠吾与汝,天涯到处同甘苦。黄尘涨天白日暮,眵昏书眼犹汝顾。
迩来无烛照逃亡,天阴燐火行失路。呜呼二歌兮歌始奋,呼酒为我散孤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