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凌波微步。已入陈王赋。薄命谁怜愁似雾。恼乱灯前无数。
樱桃红雨难禁。梨花白雪空吟。落得春风消瘦,断肠泪滴瑶琴。
范相南园五百秋,重来访古转多愁。啼乌树老台空在,饮马池荒水不流。
芹泮好从多士乐,桂丛谁赋小山幽。诸公高会诗如锦,授简安能接胜游。
河伯笑海若,小大固殊料。杂县眩钟鼓,雅音岂不和。
性质阂闻见,俯仰成山河。深识迈当世,薄俗常见呵。
遐哉怀古心,太息竟何如。徙薪不及早,爝火能燎原。
羝羊亦解触,乃自撤其藩。族类既以殊,祸害安忍言。
饥蛟宅深浦,水族无安澜。猛虎在灌林,百兽多忧患。
前谋已无及,后虑宁复论。当断不能断,揖盗徒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