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欲识春回处,君王献寿时。矞云扶宝座,和气入瑶卮。
瘦骨如山立,临流饮渴虹。谁怜中道弃,苜蓿老秋风。
官道斜阳驿骑驰,道傍茅舍半啼饥。三年试向心头想,几事能当去后思。
河水急于前渡日,人情浓是再来时。漫劳父老相迎送,惭负吾民应自知。
前度刘郎来未迟,却嫌庄蝶梦魂痴。一村花护庄茆屋,半面妆窥夹竹枝。
艳艳桃花诗起兴,融融春色酒相宜。郫筒谁织风流韵,把盏重吟幼妇词。
百花台上小蓬莱,碧玉嶙峋照眼开。曾念萱堂少佳致,不知何夕定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