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都堂瓦松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猜你喜欢
终日怀人倚翠阑,别长愁宽钏金宽。
颦眉钿叶抛鸳甃,弹泪灯花落凤盘。
梅粉有香供夜雨,柳丝无力受春寒。
阶前拾得相思子,自结罗囊绣合欢。

枝干偃蹇奇可誇,本根融结杳难测。龙蛇已抱千载灵,梁栋何烦万牛力。

虽减半天风雨声,却得三冬雪霜色。卫生已免斧斤人,妆景何辞吟醉客。

放船初向白公楼,渺渺天光簇簇洲。绿竹岸深疑士隐,紫烟波远恐仙游。

宾朋欲散且看月,风俗虽忙犹买舟。最好四山环绕处,一家中占五湖秋。

一入丹崖第一坳,幽然此意已有巢。
吸泉煮茗濡吟吻,洗尽人閒血肉庖。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促织。促织。声近银床转急。熏残百合衣香。消尽兰膏夜长。长夜。

长夜。露冷芙蓉花谢。

探梅人似放鱼人,只道梅稍粉未匀。不向村姑钗上见,那知虚负一年春。

黄道星辰移企翼,青冥风露近飞檐。
翠华晚过凌虚殿,一色明珠十二帘。

卖叟篮空雨满城,鏖芳战艳共纵横。挽留不住春无力,送去还来风有情。

莫论漫山便陆续,仍怜点地亦轻盈。白头花吏閒频埽,红粉佳人紧著惊。

今春自买城东园,暇即郊行不惮烦。不应对客誇林竹,日日柴门有驻轩。

清风终日自开帘,吏散空庭雀噪檐。午醉醒来无一事,地偏心远似陶潜。

函丈亲宜炙,江水一箧轻。是谁无别恨,欲汝达时名。

文用三冬足,才须七步成。阿符宜勉力,韩愈鬓星星。

寒湛虚明耿夜光,朝来片片过宫墙。轻如柳絮还应湿,白似梨花秪欠香。

风韵每怜飘处好,词情偏觉赋诗狂。玉堂此际清如许,不数豪家乐醉乡。

小序诗纪云。
梁有小庙。
太祖太夫人庙也。
非嫡故别立庙。
南史曰。
侯景寇建邺。
诏以总权兼太常卿守小庙。
畴昔游依所。
今日荐樱时。
宪章诚有革。
岁月遂难思。
故人独之子。
官联更在兹。
虚檐静暮雀。
洞户映光丝。
平生复能几。
语事必伤悲。

清斋饭罢暮钟时,塔里传灯树影稀。僧在上方传寂寂,月生东海夜迟迟。

风幡著相心先动,明镜非台性自知。却笑黄梅留偈别,三更衣钵使人疑。

西阁日将夕,川原生暮烟。远林归倦鸟,枯叶抱寒蝉。

野岸渔罾外,秋风戍垒前。故人应念我,定有尺书传。

步履寻春访草亭,东园嘉树蔼青青。忽闻席上娇歌发,时有枝头好鸟鸣。

自是陶潜偏爱饮,何妨阮籍未全醒。即看日暖和风至,近拟提壶出近坰。

老气盘空,才名照世,万里秋风行色。人物中朝第一,司马题桥,班生投笔。

记承流宣化,早威声,先驰殊域。看吟鞭、笑指关河,历历当年曾识。

自古人心忠义,白水朝宗,众星拱极。铜柱无端隔断,两戒平分,天南地北。

念瞻依丹阙,捧红云、金泥调屑。到明年归对西山,细说安边妙策。

人人营岁事,吾独任吾真。似犊儿堪爱,如泥妇不嗔。

促襟时见肘,举甑欲生尘。咄咄何须怪,寻常士是贫。

抚序感霜露,朝出城西门。湖山黯无色,不知天地春。

官堤萦鸟道,夹路披烟榛。将军旧筑垒,乱石如云屯。

孤往十余里,破屋知荒村。入山拜先陇,抔土犹如新。

贫家少封树,杂卉纷尚存。前冈耸华表,郁郁谁家坟。

石马半倾蹋,松柏摧为薪。败棺见残骼,拜扫嗟无人。

我辈赖先泽,虎口留余身。惕惕冰渊戒,一线延千钧。

祖德傥能述,愧无华亭文。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