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波平如许,记不起、凉月空江何处。抱膝船唇,天澹沲、不见一枝柔橹。
半臂生寒,好秋难卧,孤坐和谁语。宦情如水,此时忘却今古。
几人明镜当头,肯来消受,者雁沙鸥屿。恰忆归舟,酒醒对、蝉鬓添衣吟苦。
点点江山,十年脚底,燕赵秦吴楚。满船凉月,问君载向何所。
君看飞雪竞翩翩,云将争驱正著鞭。人望已酬残腊后,物华兼值早梅天。
招沽北掾输平日,走马西州忆少年。漏屋旋消濡弊褐,破窗穿过湿馀笺。
蹄涔易见真洼满,粪土难辞伪色鲜。席户冷灰人削迹,朱门热炙客摩肩。
纷纷万事还如此,寂寂幽怀尽舍旃。流水明中争趁月,断鸿深处独藏仙。
谁家渔棹空闻笛,何处樵村只见烟。最好耕农相贺了,牛衣醉卧夕阳田。
风雨潇潇暗鲁桥,兴怀其奈酒初消。瑶琴有恨惭司马,金屋无情锁阿娇。
宾雁稀疏音信杳,楚天空阔梦魂遥。何时得遂三生约,来向秦楼听凤箫。
木落山头一望空,满天寒意起西风。萧疏最是池边柳,数点寒鸦夕照中。
忆昔军始兴,将家出南郭。兹辰正重九,炊烟静墟落。
奔窜忧甲兵,漂零任沟壑。偷生竟何幸,一贫宛如昨。
念离伤独游,对酒忽不乐。君山渺何许,篱菊亦落莫。
愁多客发稀,世乱生事薄。坐久一长叹,飞云度高阁。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