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一番□,□□风光□□□。□□渭川公子在,此时□□理丝纶。
凿池取月未伤廉,何必莲峰诧藕船。少待清渠通绿溜,醉歌绿幰鉴明蠲。
百二重关拥帝京,大夫持节正东行。风声匝路旌旗绕,月影连山睥睨平。
秦策本无匝万里,汉降能受秪三城。极知经济吾儒事,要使贤劳答圣情。
买陂塘旋栽杨柳,园亭尽有公务。东山更理闲丝竹,莫用苍生霖雨。
鸥鹭渚。淡相对忘机,不羡蓬瀛屿。平生愿语。便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始遂隐居趣。
邯郸路。老我头颅如许。黄梁何日逢吕。斜川便是桃源洞,千载归来辞句。
巾漉醑。笑琴亦无弦,何处求新谱。茫茫万古。任沧海桑田,白衣苍狗,不到老农圃。
晚泊灵洲共举杯,探奇重上妙高台。且看往哲留青史,肯谓明时弃不才。
棠棣风和增缱绻,庭萱日丽重徘徊。诘朝借问阳关路,来往逢人问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