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落叶有感

飘飘落叶随风吹,叶落何时还故枝?盛年光景能几何,俟河之清日月多。

餔糟歠酾且共欢,何为忧虞坐自煎。不见荧荧帐中烛,短发颓龄不可续。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开封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猜你喜欢

紫清天上育华林,绛实朱柯竹叶深。

咀嚼繁英身不老,下观鸟兔换光阴。

山势欲相抱,一条微径盘。攀萝歇复行,始得凌仙坛。
闻道葛夫子,此中炼还丹。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
灵草空自绿,馀霞谁共餐。至今步虚处,犹有孤飞鸾。
幽幽古殿门,下压浮云端。万丈水声落,四时松色寒。
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终当远尘俗,高卧从所安。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
上国友多士,三年期一鸣。
艺须专必胜,禄逮养为荣。
门户久灰冷,云霄如砥平。
五豪同着便,一为起家声。
亏成久不挠心旌,老阅人间百事轻。
却笑平生甘淡薄,每缘行乐问阴晴。
羽觞饧粥平春事,卧醉行歌见俗情。
击钵更遭强敌困,可能赤手控奔鲸。

云在山,龙在渊。云未霖,养晦于阴,壑龙未震,蛰迹而蜿蜒。

所以古来隐居以求志,长山大谷往往多才贤。君不见孔明天下士,志气凌苍天。

当年未受三顾宠,躬耕只在南阳阡。又不见鹿门有英杰,别是人中仙。

耕云自得隐居志,日令妻子耘其前。我尝寄迹文江里,独抱遗经究终始。

乱云堆土结松巢,一片閒心彻秋水。閒来却访朋江滨,落花流水迷通津。

溪回路转得幽胜,深邃彷佛桃源春。中有高世徒,隐居谢世棼。

身同鸥鹭侣,盟与泉石亲。不识季伦富,不知原宪贫。

胸中万事等孤鹤,独立瑶台百尺之上月色传其真。

冥观六合间,湛照无纤尘。我时一见之,翛然清我神。

呼儿具酒鲙金鳞,瑶琴古剑乌角巾。自言足幽志,不是甘隐沦。

酒酣壮气横秋旻,为君起舞君莫嗔。山房之下日云迈,苍生有待山中人。

鞭起九云之潜蛰,共驾万斛之飞云。致身直入九重内,要使皇图万亿茫无垠。

布衣何事欲朝天,螺渚霜空见发船。闽树晓关分楚泽,越城寒火接吴烟。

白门酒熟谁同醉,华馆灯孤笑独眠。阙下名公多旧识,莫令归兴后春前。

霏微晚雨湿疏钟,彷佛浮图出半空。回首江南山色远,平山却在有无中。

先生英气欲横秋,唾手功名岂待求。
共指层霄看展翼,谁知平地亦沉舟。
箦中宰相宁嫌辱,胯下将军未足羞。
有志会须腾踏去,莫将富贵羡王侯。

谁使诗仙来凤沼,俗传贾客过鸡林。

南州冬日佳,风和霜气收。
出门访良友,散策寻清游。
负郭有野趣,荒草带寒流。
信步任所止,款扉得深幽。
初若隐者居,忽上云中楼。
搅以三层颠,恍与万象浮。
绿野宽作围,青山远相蟉。
凌然欲轻举,久乃思冥搜。
团团荔枝林,往往业叶稿。
时于阴木间,略见碧瓦沟。
苍然晚烟集,红者枫树头。
原立思转赊,顾盼目不周。
何意城中身,而对海上州。
要须千幅尽,未可一语酬。
时已梅萼春,景迈浙水秋。
远地得心赏,良会非宿筹。
黄柑况可餐,绿酒方出篘。
十年真契阔,再见方绸缪。
矧兹天一方,无异水上沤。
把笺不知暮,论文殊未休。
俄惊庭叶落,始觉昏鸦投。
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
绝景尚可揖,归途谅匪修。
何当雁荡间,相与老一丘。
西山一何高。
高高殊无极。
上有两仙僮。
不饮亦不食。
与我一丸药。
光耀有五色。
服药四五日。
身体生羽翼。
轻举乘浮云。
倐忽行万亿。
流览观四海。
茫茫非所识。
彭祖称七百。
悠悠安可原。
老聃适西戎。
于今竟不还。
王乔假虚辞。
赤松垂空言。
达人识真伪。
愚夫好妄传。
追念往古事。
愦愦千万端。
百家多迂怪。
圣道我所观。

曾闻吴越此交锋,回首苏台霸业空。当日空岩流战血,至今衰草起腥风。

裹尸国士浮江上,覆面君王死甬东。若论灭吴功第一,捧心人在馆娃宫。

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

昔闻横行将,今无深入师。募我备行伍,易若呼小儿。

桓桓貔虎装,介冑光陆离。岂知行路人,深为世道悲。

八珍殽龙凤,此出龙凤外。荔枝配江䖴,徒誇有风味。

仆仆征途马上身,廿年乡梦系风尘。归来偶值登高节,喜极还为太古民。

泉石留题多老辈,园林历劫忆先人。儿童父老团栾会,话到更深不厌贫。

梁父吟,泰山之顶可埋金。
噫嘻蜀道徒崎嵚,南风来舜琴。
梁父吟,佳人未偶频伤心。
四时有恨秋偏深,绿丝空满簪。

朔气戒川陆,萧瑟临前川。新寒草树变,霭霭浮清暾。

绪风结虚幌,时菊缀衡门。年志难久持,感慨以烦冤。

夫君幸同爱,款曲相与言。赠之瑶与琼,佩以明深恩。

终然勖古处,兴寝期勿谖。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白头奴足以往来。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修顿首。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