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一
驱车出门去,四顾不见人。
回风卷落叶,翊翊带沙尘。
平原旷千里,莽莽尽荆槿。
繁华能几何?憔悴及兹辰。
所以芳桂枝,不争桃李春。
云林耿幽独,霜雪空相亲。
其 二
槁叶寒槭槭,罗帐秋风生。
凄凄侯虫鸣,呖呖宾鸿惊。
美人抱瑶瑟,仰视河汉明。
丝桐岂殊音,古调非今生。
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去国心已恫,别子意弥恻。伊迩怨昕夕,况兹万里隔。
恋恋歧路间,执手何能默?子有昆弟居,而我远亲侧。
回思菽水欢,羡子何由得。知子念我深,夙夜敢忘惕。
良心忠信资,蛮貊非我戚。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世皇昔日收云南,鲸鲵伾伾手所戡。乌蒙乌撒腹心地,不有军府谁其监。
汉廷遣将非充撒,累岁屯田无善绩。兵骄民犷土不畬,撒帑空曾糜万亿。
大名刘侯文武才,承诏万里诛蒿莱。豪蛮尽戢戎垒立,窜卒复还农亩开。
有泉远出蒙山下,日夜清冰鸣石罅。渠分浍决来纵横,土脉浮膏作秋稼。
府中偫积多如山,陂池种鱼无暵乾。已闻舂硙响林际,仍为蓏蔬流圃间。
刘侯暇日游泉上,宾吏追从意冲畅。步随凉影傍高松,坐看晴云起孤嶂。
朱轓奕奕来瓯闽,丧车遄返黄河津。云南战骨横四野,布谷声中荒草春。
刘侯虽死应愁绝,吟魂空咽泉头月。祇今宁谧重谋帅,九原人去无归辙。
荔支台馆开樽时,剧谈每及西南陲。凄凉遗像画图里,对此流涕将奚为?
芝殿延藻景,画室写油云。玄览多该洽,圣思究前闻。
微密探精义,优游妙典坟。饮饯参多士,言赠赋新文。
五月城西湖水平,祇因营筑到湖汀。舟移自觉凫鹥乱,风过时闻兰芷馨。
司马勋劳思共报,太常钟鼎尚堪铭。蓬莱羽客携壶至,坐酌桥头酒易醒。
仰攀日月风云近,俯瞰冈峦培塿低。绝顶光芒长不断,人言太白此中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