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渺渺空波下夕阳。睡痕初破水风凉。过雨归云留不住。何处。远村烟树半微茫。
莫笑经年人老矣。归计。得迟留处也何妨。老子兴来殊不浅。帘卷。更邀明月坐胡床。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猜你喜欢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江阔北风长,高帆尽幅扬。势能分巨浪,力恐拔危樯。

鸥鹭频惊迫,鱼龙相助忙。峰峦旋岸碧,木叶走汀黄。

快似登仙去,轻于傅羽翔。一程三百里,晚泊未斜阳。

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出谷迷行洛阳道,乘流醉卧滑台城。

城下故人久离怨,一欢适我两家愿。朝饮杖悬沽酒钱,暮餐囊有松花饭。

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

下笔新诗行满壁,立谈古人坐在席。问我草堂有卧云,知我山储无儋石。

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越国燕莺地,春日绮罗年。张星本连天上,朱户隐㛹娟。

谁料罗窗绣阁,吹到零风冷雾,飘散亦前缘。旧日画眉事,追纪那能全。

织锦曲,缄情泪,寄谁边。漳河独火小店,彻夜雨绵绵。

请看古来青史,何限伤心红粉,唱煞隔江船。且尽一杯酒,莫拨四条弦。

午睡过微雨,西清引凉吹。云光逗新叶,浮绿起新媚。

文禽时一飞,水影摇丹翠。物故有今昔,化理无荣悴。

遥知薪指穷,未始天容替。阅变递纷扰,损悲任流逝。

嗣者无适期,遐哉惘高寄。

宿雁犹惊渚,昏鸦已著林。野平云散乱,江动月浮沈。

扑面风沙欲断魂,驱车独出古平原。鲁公祠宇知何处,衰草连天日影昏。

不见士行久,音容两地疏。迢遥千里外,珍重八行书。

评骘唯山鸟,升沈悟沼鱼。袖书那忍置,一诵一踌躇。

生有地,死有处,万牛不能移一步。一轮明月印天心,此是渠侬住处住。

丹凰何年去,崇台对碧江。奇毛云影丽,遗韵浪声淙。

竹粲琅玕实,桐垂翡翠幢。峭峰晴旭抱,绝岸暮潮撞。

览德时难再,来仪瑞必双。升高丛胜槩,询旧到耆庞。

吴楚形无际,廛阛语半哤。冈鸣应咏召,雏伏定推庞。

邈矣千年迹,如闻九舞腔。登临瞻北斗,歌颂蔼南邦。

彩发虚明间,性涵膏火里。彪外而弸中,花岂知报喜。

何处征徭急,兹山水石奇。鸟鸣新叶长,磴仄断云移。

趺坐天正碧,起行风自迟。径穿松罅去,巾袂罥蛛丝。

孤蟾下倦驿。落尽江梅春是客。城上夜乌正寂。渐星暗戍楼,烟沈荒碛。

谁歌楚魄。罢玉尊、肠断今夕。空凝望、峡门秋练,一道界寒白。

游历。柳边坊陌。有箔影、钗光似织。年年归计未得。

曲榭悬镫,小槛横笛。断云迷故国。忍重问、传柑信息。

君休叹、围炉儿女,尚守杜陵宅。

帘卷夕阳楼上,凝望。点点是归舟,分明秋字上心头。

那许不成愁。

说甚丹枫乌桕,消瘦。不似旧江干,晚鸦声苦雁声酸。

一派做荒寒。

生来事事可伤心,开口何曾有好音。自是不平方叹息,休嫌未病学呻吟。

元猿叫月霜初冷,杜宇呼春血不禁。满眼豪雄都得意,谁能为我泪沾襟。

丹青插空幻飞阁,有客谈天志寥廓。毛锥未足了平生,心溢七闽山水郭。

青衫白帽提干将,黄蕉丹荔番禺行。溪下歌呼溪女舞,山鬼不啸海若藏。

路经潮阳车缓驱,昌黎有庙神灵居。升堂酌酒须再拜,为问鳄鱼今有无。

语离遽何许,话旧复何时。

忆我为儿时,家塾在堂隅。日昳读书罢,归时慈母娱。

八岁就外傅,《鲁论》初咿唔。九岁五经毕,文义颇不疏。

十岁读《礼经》,古句忘崎岖。十一背慈训,茕茕失母乌。

十二出门游,奔走能跨驴。是时从大人,来往神愉愉。

大人授《孝经》,命儿自写书。儿写书不成,满纸如墨猪。

左右反覆视,心气惨不舒。低头清泪落,仰头但嗟吁。

大人顾谓儿,儿心一何愚。写书非大难,儿心姑徐徐。

心定手不误,尔盍仰视予。侵晨执笔写,写成日裁晡。

儿乃破涕笑,喜笑东西趋。取书呼儿来,此书义当摅。

读书读其义,此书学根株。儿默听此教,跪受当前除。

朝夕执书读,爱重同球图。读罢藏之笥,亵见惧点污。

儿今又写书,写书忽痛呼。儿有六岁儿,儿已十年孤。

昔时一卷书,岁时常宝储。今日写此帙,吞声泪沾裾。

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尔姑闻此诗,哀痛犹茹茶。

尔内外兄弟,敬谨相友于。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西风拂拂晓云翔,雏凤双飞入建章。寒士乍瞻天仗肃,麻衣初拜赭袍光。

逢恩共庆千龄会,射策犹资一日长。早晚玉墀修上第,家声重振滆湖旁。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