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江口遇顺风即景

开窗一镜漾晴辉,十里烟光接翠微。有树阴边人小立,无风波处鹭徐飞。

分明碧港为家好,多少红尘作计非。为我致声南去雁,穿云欲与尔偕归。

金鼎寿,初名永源,字鹤皋,广顺人。嘉庆戊辰进士,历官广德知州。有《性存轩诗草》。
  猜你喜欢
花前月下曾鸳鸯。分散两情伤。临行祝付真意,臂间皓齿留香。
还更毒,又何妨。尽成疮。疮儿见在,痕儿见在,见后思量。
幽居漫尔存三径,燕坐何妨应六窗。
老忆旧书时展卷,病封药酒旋开缸。
小园摇落旧花尽,古桧飞鸣白鹤双。
珍重老卢留种子,养生不复问王江。

四时冬不用,况乃问舟程。自与泅人伍,还令飓母轻。

枯槎粘水骨,虚枕挂鱼睛。珍重阳侯意,毋劳费送迎!

丰乐溪边,潜虬山畔,几年春色留人。玉骢初到,长记拨红云。

便与桃花会约,花开处、来定千巡。都相识,一花一态,一日一番春。

良辰如梦里,又教瞥见,玉辔琼茵。想轻随雾,娇逐芳尘。

只我天涯倦容,故乡杳、往事难论。空惆怅,西风不管,一夜老江蒪。

藻衮御中楹,详延得世英。宾乡具三物,题塔冠千名。

玉擅昆山价,篪兼仲氏声。平渊二龙跃,碣石一鸿轻。

慈宴尧厨洽,宸章禹律鸣。入辞瞻翠葆,去候过朱樱。

赞治崤陵险,归宁蜀栈横。都门百壶送,宿馆五浆迎。

帝所衔标隽,亲前戏綵荣。勒铭知有作,叱驭肯辞行。

桂色窅窊秀,棠阴蔽芾清。期年随诏入,脩路接瑶京。

关头气象古,关下风烟淡。
春深草木活,岚重坑谷暗。
禽声着部奏,花色成窠勘。
归鞍虽若水,留此亦能暂。

浊醪篘得玉为浆。风韵带橙香。持杯笑道,鹅黄似酒,酒似鹅黄。

世缘老矣不思量,沈醉又何妨。临风对月,山歌野调,尽我疏狂。

将进酒,舞赵妇。
歌吴娘。
糟床嘈嘈落红雨,鲙刀聂聂飞琼霜。
金头鸡,银尾羊,主人举案劝客尝。
孟公君卿坐满堂,高谈大辩洪钟撞。
金千重,玉千扛,不得收拾归黄汤,劝君秉烛饮此觞。
君不见东家牙筹未脱手,夜半妻啼不起床,悔不日饮十千场。
吴山胜概甲杭州,正旦晴明到上头。
红袖南人簪翡翠,金鞍北客骤骅骝。
丰年似觉春尤好,新岁何为雨不休。
自笑诗翁百念冷,尚侪痴子说閒愁。

离却山门十八年,双亲慈爱阿娇贤。那堪归路西风急,空染尘埃半世缘。

槐幄阴阴蔽绿扉,池抽荷叶落蔷薇。
梁间紫燕新雏弱,来傍檐前旋学飞。
吴越山多秀,新安江甚清。(见《河岳英灵集清)
书名会粹才偏逸,酒号屠苏味更醇。
(《赠郑虔清,见《唐语林清)
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
(《赠怀素清,见《颜真卿序清)

楼船横海赋东征,英簜乘边有盛名。细柳营中宣礼乐,莲花幕里出公卿。

封章屡守营平节,谋国终怜魏绛情。行见扬尘东海上,更谁投笔请长缨。

紫云团影电飞瞳,骏骨龙媒自不同。
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
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一雨翠微寺,晚风黄叶林。登山康乐屐,誓墓右军心。

百里岩城僻,五湖秋水阴。肯将双短鬓,长此恋华簪。

胜地名园事事奇,池亭泉石自相宜。薰风入座兰香至,新月窥帘桂影移。

更有澄江堪泛舸,愧无竹帛可题诗。为寻佳丽归来晚,莫怪荒郊客散迟。

少住为佳客馆停,凭将情话伴孤醒。萧条旧宅梁间燕,零落诸昆雨后萤。

愧我鬓髭潜换黑,喜君云雾拨来青。长歌自是牢愁甚,和向秋窗淅沥听。

荦确疲行役,肩舆得暂眠。邮程榕记里,番俗黍为年。

鲎柱通沟尾,蚝山出屋颠。乡心托飞鸟,已在夕阳边。

亭名枨触悔今朝,目极伤春不自聊。岂意公家园里树,翻为贱子卷中骚。

笺题惨绿关辛苦,门掩昏黄慰寂寥。半挂帘钩斜压影,一丸月上正吹箫。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