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

北山之高,表我东底。
惟山降神,生何夫子。
维何夫子,文公是祖。
是师黄父,以振我绪。
(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
  猜你喜欢
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东西潮渺渺,离别雨萧萧。
流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天涯有来客,迟尔访渔樵。
江上山头寺,景留吟客船。遍游销一日,重到是何年。
沙鸟多翘足,岩僧半露肩。为诗我语涩,喜此得终篇。
插种如云四月头,代他田畯阅耕畴。
意行不敢烦君重,诗到偏能写我忧。
占谷喜看连岁熟,丽琛闻说十分收。
各家官事随宜了,尊酒相过莫外求。
襟带三秦接,旂常万乘过。阳原淑气早,阴谷沍寒多。
花缛前茅仗,霜严后殿戈。代云开晋岭,江雁入汾河。
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一闻天乐唱,恭逐万人和。
蜀客登来屈子城,九歌重见笔纵横。
不妨秋露浇春菜,只可从渠学独清。

云生花里径,雨泛竹边渠。积水收菰米,编篱护土酥。

堪嗟漆园马,谁忆季鹰鲈。王业豳风旧,殷勤叙断壶。

竹箭东南横得名,飞来龙剑却争鸣。谁云四海同科第,自是中原一社盟。

悬榻君应称快事,乘槎我亦叹劳生!他年若遂蒪鲈兴,拟共山阴道上行。

炎炎酷暑日偏长,馋吻常思累百觞。封寄琼醅虽甚美,一瓮何以润枯肠。

猎猎凉薰飘晚桂。黄昏近、酒悲慵理。露脚低飞,红纱香湿,都是故宫铅泪。

半壁沧洲残画里。西风咽、笛声不起。恨水离烟,仙槎何处,却趁撇波鱼尾。

爱尔翩翩白雪衣,水云深处伴鸥飞。不应既出风尘表,犹有窥鱼一点机。

荡吟声、画桥前后,扁舟如在银汉。时艰不遂封侯志,也算拥城南面。

聊自遣。君莫怅、广文官冷投闲散。愁眉暂展。认几点苍山,几枝疏柳,青到看书眼。

篷窗静,小坐横陈万卷。黄童惭未窥见。嫏嬛福地留清梦,却趁藕花风便。

帘半卷。更补写、添香小影神仙眷。鸣舷去缓。正弟子携尊,渔郎问字,相望暮云远。

龙禁含佳气,銮舆下建章。
碧波微荡漾,红萼竟芬芳。
玉斝春醪满,金枝昼漏长。
逢时空窃抃,万宇正欢康。

自昔闽多士,吾宗世有人。共闻两孝子,永慕百年亲。

僾若音容在,巍然栋宇新。秋筵仍几杖,温鼎自淳珍。

草娱称觞地,花迎戏綵辰。流芳变春雨,精思动秋旻。

风教关民俗,文章藉史臣。声诗播休美,正为盛时陈。

莲郎六十重花甲,泉老期颐尚岁寒。共引东溟为寿盏,莲华峰顶寿筵坛。

东上遥峰曙色催,日光林影共徘徊。藤花乱落溪风起,木叶骤鸣山雨来。

涧道水深行处转,石门云气望中开。潘仙何许烧丹去,拟共吹笙拂紫苔。

莺迁与鹢退,十载泣岐分。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

晓程侵岭雪,远栈入溪云。莫滞趋庭恋,荣亲祗待君。

绯袍金绶紫微臣,郡国如何借寇频。
停鹢北堂还彩服,画熊南国又朱轮。
晴逾梧岭随征雁,秋渡潇湘忆故人。
自愧素餐淹岁月,羡君随处布阳春。

静夜霜寒,金炉香辍。窗前一片梅花月。看来总共此清光,怎生却把人离别。

才挂枝头,又过庭侧。疏帘漠漠铺烟色。深宵何用照离愁,素娥当自愁圆缺。

炙砚旋冰炉易烬,连朝始是十分寒。颠风绕屋作雷吼,碎月浸阶疑雪残。

呵手仍烦长袖护,褰帷时取故书看。韭芽细煮松醪熟,可少同心话岁阑。

黯黯一年别,迢迢千里行。论交期晚节,顾我自多情。

涉世防深阱,看山忆旧盟。谁为元德秀,眉宇向人情。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