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其三

长忆当年陆大夫,同根底事强分疏。道人固有超然句,虽别应难不见渠。

释慧方,号超宗,俗姓龚,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十七岁试经得度,历参名宿,执侍悟新禅师十四年。徽宗宣和中,初住隆庆寺,迁住吉州禾山寺、洪州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有《超宗慧方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猜你喜欢
万玉中间作此亭,规模虽小意高深。
稚篁畏日生檐下,老树禁风长绿阴。
不道官中尽汤火,谁知闹里有山林。
公余独在斜阳外,百岁顽身万古心。
瑶华琼蕊种何年,萧史秦嬴向紫烟。
时控彩鸾过旧邸,摘花持献玉皇前。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老矣黎夫子,拳拳只此书。万缘俱浅澹,一字不遗馀。

庾岭风烟句,石溪云水居。无人知此味,说似子非鱼。

梅花绕树玉丛丛,忆共花前醉晚风。别后输君能领略,春光曾不到城中。

炎热不可避,来与山僧邻。虚窗清以幽,砌草如铺茵。

长槐结空翠,落我砚池滨。邻僧草禅说,往来多俗人。

安得青松风,扫此阶前尘。携我故人来,饮我尊中醇。

吟诗或终夕,清谭或经旬。披襟坐北窗,啸傲当冰轮。

故人久不来,微飙动丛筠。

我生渐与老为邻,虚负须眉著此身。范叔漫言天下士,杜陵空望眼中人。

萧条白发鸡豚社,辛苦金门虮虱臣。自分支离本无用,不须弹铗怨沉沦。

折槛焚鱼句独工,参祥学道迹双融。闲来几捆牛腰卷,醉后千村驴背风。

小过旧知惟砚北,同人新兴在江东。即今握手春明里,不拟人间问转蓬。

日落襄阳城,月照大堤曲。绣颊似花红,含情江水绿。

千条玉箸挂岩前,一派银潢泻碧天。疑是鲛人在山泣,乱流珠颗落危颠。

苔城蛾子出,驮粒课时术。鹪鹩微乎微,营巢借枝一。

如何耽食眠,虚此难再日。

硬雨霾风别样愁,寒烟无际草如秋。玉门关外千条水,都向蒲昌海上流。

折来初步东溪月。月溪东步初来折。香处是瑶芳。芳瑶是处香。
藓花浮晕浅。浅晕浮花藓。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
力田巧机事,利器由心匠。
翩翩转圜枢,衮衮鸣翠浪。
三春欲尽头,万顷平如掌。
渐暄牛已喘,长怀丙丞相。

相思不安席,聊至狭邪东。愁眉仿戚里,高髻学城中。

双眉偏照日,独蕊好萦风。自陈心所想,献赋甘泉宫。

传闻方鼎食,讵忆春闺中。

釭袴满晴沙,江村好岁华。
投竿鱼浪细,举袂燕风斜。
林竹初开笋,溪絺正有花。
得君相聚首,沽酒问谁家。

多见拟寒山,不然拟拾得。冲天各有志,拟彼复何益。

居山山色翠,临水水声长。风华与雪月,时处自歌扬。

樵云千仞,兀插苍旻。云木森森,云石棱棱。是宜乐只,以游我心。

游心则那,温泉下沸。匪云鲁沂,匪云川逝。雩坛之松,可游以憩。

雩坛则那,云流孤峰。万仞孤峰,万仞孤松。抚抚孤松,乐乃谁同。

谁同游乐,振古闻人,单衣暮春。乘此暮春,沐此熙薰,振古熙薰。

熙薰自南,吹我葛巾。凉我葛巾,悠悠我心。岂云独乐,我有良朋。

良朋偕我,坐松之阴。云深松森,鹤荐清音。我良朋乐矣,鼓瑟鼓琴。

鼓琴鼓瑟,雩云之墟。天飞之鸢,渊泳之鱼。上下听矣,其乐何如。

其乐何如,采桐种竹。桐华斯馨,竹实斯熟。陟我雩峰,饵我鸑鷟。

鸑鷟脩翎,簸云南溟。一声穗城,再声天庭。知鸟之自,雩灵之精。

薄苒登楼,四望远畴。时雨既降,农人乍休。乳燕来止,焂鱼出游。

万族有乐,吾亦无忧。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抵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