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床定赋诗,诗中定话苦相思。老僧恨不冲泥过,只恐天晴又别之。
三十年间,几番宠辱,细思往事慵言。也曾牒发,曾受帝王宣。
今日山村且住,他时去、高卧云烟。洞天隐,松峰之畔,保命是修仙。
无愆。全道德,自然达理,炼汞烹铅。未功圆行足,闲对林泉。
真乐琴书为伴,忘尘世、趖了熬煎。逍遥好,蜕形真去,升入大罗天。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日:“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日:“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元长秉奇调,弱冠慕前踪。眷言怀祖武,一篑望成峰。
途艰行易跌,命舛志难逢。折风落迅羽,流恨满青松。
绝巘路崎岖,跻攀坐来暂。树压翠岩幽,香通萝壁暗。
客笑雀喧枝,樵归花插担。落日兴犹酣,停杯倚云瞰。
避暑城东十里行,旁人休诧是逃名。丹崖碧水开仙府,风格龙楼仰帝京。
冠盖登临增地胜,笙歌清绝带泉声。惭予归自西台晚,未得相逢共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