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二日喜扫公偕半千铁夫二公过访

旅况萧条对野蒿,方袍箨弁喜相遭。井桐欲堕清秋近,麈尾閒摇绪论高。

六代楼台多感慨,三山烟雨重挥毫。从来海内知名士,一见閒僧赋兴豪。

今邡,字姜山。新会人。俗姓莫,原名微,字思微。诸生。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落染受具。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为雷峰监院。后居福州长庆坐化。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二。
  猜你喜欢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静院槐风绿涨,小窗梅雨黄垂。欲看春事留连处,惟有夜寒知。
魂梦长闲消午醉,扫花共坐风凉。归来窗北有胡床。兴在羲皇以上。
风樯小舣水中央,接袖交肩话柄长。
贷粟庄周轻得失,倚楼杜甫重行藏。
情知此去无多远,未别一声先断肠。
排办新诗消遣酒,高吟大笑渡番阳。

乌衣缁布外无华,白锦中单分外嘉。只么跳行人不觉,忽然飞起自成花。

南苑芳菲雨露新,空山寂寞独离尘。也知樗散非时用,却倚云林冷笑春。

人生交结贵相知,白首何嫌契合迟。惠远肯沽陶令酒,杜陵能赋已公诗。

山中汤饼无虚日,溪上鲈鱼正及时。更为少留差可意,杖藜来往得追随。

书生兀兀园不窥,见马岂辨骝与骓。
开图九骏立突兀,摸索知是真龙儿。
奔雷蹴踏原里动,曳练惨错风沙随。
华缨金络岂不好,矫首奋迅那容羁。
吾闻取骥如择士,竞爱妥帖惊权奇。
士怀倜傥众论斥,马有憔悴群驽欺。
六闲豢养固恩厚,横气摧折常鸣悲。
丹青傥不逢妙手,万世岂识真龙姿。
因思中原政格斗,铁骑倏忽银山移。
著鞭安得致此物,掩画四顾徒嘘欷。

冉冉浮素空,悠悠隔秋树。幽禽何处来,冲破匆飞去。

澹然无一事,至乐在书床。
老石栖云定,疏松过雨香。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
幕幕绣户丝。
悠悠怀昔期。
昔期久不归。
乡国旷音辉。
音辉空结迟。
半寝觉如至。
既寤了无形。
与君隔平生。
月以云掩光。
叶以霜摧老。
当途竞自容。
莫肯为妾道。

跬行安步武,铩翮周数仞。岂不识高远,违方往有吝。

岁寒霜雪严,过半路愈峻。量己畏友朋,勇退不敢进。

行矣励令猷,写诚酬来讯。

珊瑚生树碧海底,安得骑鲸斫大枝。独下昆崙倚风露,琼花吹落酒醒时。

万山云尽水百折,中夜月高天四垂。不信此心如雪白,汉江同去照涟漪。

银河倒泻三峡泉,粉笔划破秋空烟。临风悄对光莹然,意态绰约花开先。

晓月欲坠凉娟娟,露华皎洁珍珠圆。乍如宓妃来洛川,凌波微步交回旋。

又如佛子临九天,芬陀利花在眼前。瑶池昨夜开华筵,空中掷下双玉盘。

素女醉舞青娥颠,六月霜雪霏琼田。我持杯酒凭雕阑,俯视秋水清且涟。

中央宛在疑飞仙,神游江潭周湘沅。灵均素质同昭宣,兰汤沐浴清白全。

琼枝玉华成班联,移家宛住西湖边。两峰凝雪生朝寒,我欲从之劳跻攀。

清晨坐对佳赏延,溪山尺咫精神传。愿花常好花无言,为花写图徵吟笺,常使香色留千年。

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行看芳草故乡远,
坐对落花春日长。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
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高堂怪底寒侵骨,远山近山银突兀。
细挑松火静中听,蚕叶蟹沙声仿佛。
水边老屋伊谁家,爨烟几缕随风斜。
出门一白已无地,蹇驴何处寻梅花?

穷岛军需飞檄催,蔗霜兼买鹿皮来。生番禳社三冬集,互市洋船六月开。

浪峤山形随地尽,厦门风信逐潮回。荷兰故土非瓯脱,窥伺将毋隐祸胎。

井水怀清信不波,秋江一蒂奈愁何。家贫累重忙牛马,市近声繁闹鸭鹅。

漫道旄星销象纬,终期刀雨忏修罗。切肤痛痒谁能省,任汝爬搔总隔靴。

灵洲祖席重离群,秉烛狂歌酒半醺。天地还谁知此意,江山嗤我负斯文。

怀君梦绕三江月,忆弟情依五岭云。南首北驰无限意,岸梅汀柳共欣欣。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扌必,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