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去书来又一年,祇应提处是虚鞭。相逢会得笔头语,莫惜频寻酒里天。
今日胡不乐,众宾会高堂。坐中瀛洲客,新佩太守章。
岂无芳樽酒,笑语共一觞。亦有佩菊丛,新苞弄微黄。
所嗟时易晚,节物已凄凉。群鹭方盛集,离鸿独高翔。
山川正摇落,行李怯风霜。君子乐为政,朝廷须俊良。
归来紫微阁,遗爱在甘棠。
澄清天下志,正色肃朝纲。半道包苴绝,三君姓氏香。
京官料大计,王府注赀郎。夜窘崔呈秀,师侵谢应祥。
四凶曾著论,十罪竟飞章。要地罗群丑,熏天灼巨珰。
浮云身进退,阴雨国兴亡。孤立苞桑系,联翩硕果伤。
私仇庭辱马,奇祸狱连汪。并劾郭嘉遇,交攻孙丕扬。
放归良可已,提问又何妨。臂痛慈亲殁,肠惊少子殇。
家贫无长物,戍远况殊方。赦惜生还晚,封叨谥赠光。
不堪西极目,血泪洒庄浪。
外事已波涛,回首已陈迹。独有云间月,相见不改色。
慰我平生怀,故在中秋夕。我发见二毛,羁旅多所历。
每逢桂花秋,兴发劝更剧。江湖与山林,所至得真适。
今年都城游,日与贱事逼。得閒辄昏醉,向晦专寝默。
觉醒忽天明,不见千里白。谁令心赏违,坐使岁华隔。
徘徊不自惬,怅望空叹息。见君新诗章,暂若对寒魄。
清光动人目,讽咏当自释。
辰阳已觉雁书迟,满目云山接五溪。秋夜一杯江县酒,醒来乡思不曾迷。
春水浮天万派通,扬舲鼓枻往来同。画船去后松门闭,归雁一声过远空。
一镫五夜永蓬庐,半照呜机半读书。毕竟孤儿蹭蹬老,九原遗恨定何如。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