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富贵花,人与谱姓氏。惟兹三秀者,不谱亦名世。
肖形草木均,出处哲人似。无然谱致之,朝菌何异此。
广陵张氏庐,厥应繄孝祀。新丰李兴茔,脩柯媲白紫。
意诚物皆诚,人瑞草亦瑞。萧条羌水濒,五子服丧礼。
松壑侑夕悲,竹窗湔晓泪。根基由内心,朴实无甃砌。
一朝垩室左,五色芝薿薿。乃知宇宙间,何处非实理。
诚神本同机,应感不失俪。充周遍范围,存养司诸己。
是心一息妄,目接犹虚伪。若曰信禨祥,我亦为祝史。
昔年游冶。淮水钟山朝复夜。金尽床头。壮士逢人面带羞。
王家昙首。伎识歌声春载酒。白板桥西。赢得才名曲部知。
烟波浩淼道途修,久矣华胥托梦游。漫笑院门持钵去,新亭何处哭神州!
高榆百馀年,其大数十围。修柯遏云日,老蘖干虹霓。
嗟尔拥肿材,大匠已见遗。何人失剪伐,养此顽钝姿。
夏叶穴虫蚁,繁柯蔽凉飔。寒凭烈风怒,号白陵冬曦。
鸾凤不女巢,所藏鸦与鸱。吾宁爱弹射,念尔不适宜。
蟠据起墙屋,斧斤谅难施。去恶不慎微,既成安可追。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道人晏坐清白居,身心不动长如如。月窟深藏雪狮子,冰壶静贮银蟾蜍。
绝色纯真妙难测,中下焉能造其域。不修梵行事空王,岂守邪禅作家贼。
纵横廓落含十虚,三尺丈六携手归。彻骨风流秪者是,六门日夜扬光辉。
灵利师僧近来少,往往多从外边讨。本无阶级坦然平,到此定应先跶倒。
千古清辉,一年佳节,匆匆又到中秋。桂丛香逼,绝胜广寒游。
难得姮娥此夜,放银蟾、万里光流。徘徊久,闲阶露冷,独自豁吟眸。
年年当此夜,天涯寄迹,无计消愁。且莫思、天上玉宇琼楼。
憔悴而今意绪,不堪闻、玉管清讴。宵深也,风疏气爽,更莫下帘钩。
空山无人置古琴,泠风七弦吹玉音。更谁知此静者妙,而我窈见天之心。
天心道心并诗心,归日梅花初照林。土墙缺处白漠漠,酒杯天象清深深。
老樵于此不饮醉,幕天席地一月睡。大光明出正法眼,极严万通古和气。
炯然亦自见吾真,吾方丧我能语人。鸟啼梦断人间世,月地云阶天上春。
迢遥明月别千里,送远登山又临水。阴寒风雨生莓苔,惨淡菁华寄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