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给事越州

雍容青琐汉儒臣,出牧东南七郡民。
秘府内分龙节贵,故乡朝看锦衣新。
湖山动色迎诗老,牛酒均欢慰路人。
岂愧能名循吏后,应留美化大江滨。
相逢日下黄门省。回首风前画鷁津。
未省行春周泽国,即听鸣玉上枫宸。
宋邠州三水人,字巽之。范祥子。第进士。为泾阳令。以养亲谒归,从张载学。荐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奏请以诚意正心治天下,荐张载等数人。神宗时,西夏人入环庆,诏育行边,还言边事,皆从之。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御史,出知韩城县,诏往鄜延议划地界。哲宗元祐初,迁光禄卿,官终户部侍郎。
  猜你喜欢
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落日无王事,青山在县门。
云峰向高枕,渔钓入前轩。晚竹疏帘影,春苔双履痕。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虚牖闲生白,鸣琴静对言。
暮禽飞上下,春水带清浑。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
谪居投瘴疠,离思过湘沅。从此扁舟去,谁堪江浦猿。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
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秋江初月猩猩语,
孤帆夜发满湘渚。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
弃业长为贩卖翁。
老去最难禁,流光如水。甲子徒头试□指。年年生日,怕被旁人拈起。若攀儿额,颓龄年未。方丈瀛洲,蓝溪碧沚。转眼鲈莼便秋意。君主定许,整顿江头行李。角巾归去也,休里第。
一岩端坐挹千峰,三两亭台胜概中。
江水骤生连夜雨,松声吹下半天风。
因思世故吾头白,独步林皋夕照红。
欲吐草茅忧国志,谁能唤起赞皇公。

四十馀年别故乡,梦魂时复到藏王。春风九曲溪头寺,桃花翻霞柳弄黄。

危言屡伏青蒲上,直笔犹存白简中。但见刳蟆救月蚀,孰知炼石补天空。

牛鸣尚斗床头蚁,蛇影犹悬屋底弓。一代风流今顿尽,佳城白日卧滕公。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1]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2],
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
清芬酝藉[3],
不减酴釄[4]。

渐秋阑[5],
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臯解佩[6],
似泪洒纨扇题诗[7]。
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瘦[8]芳姿。
纵爱惜,
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
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枪榆不羡贴天飞,冷落柴门半掩扉。
花榭水轩催客老,饭囊酒瓮与心违。
风流沈约水应瘦,美好陈平今已非。
谁似宗盟重山岳,九环金带称腰围。

春尽天涯感别离,沧波极目去帆迟。江南到处搴芳杜,海上先秋荐荔枝。

明月每劳到市梦,白云遥寄越乡思。山灵暂尔留旌节,独立西风赋武夷。

番阳先生万人敌,少来翻书始成癖。风前白眼望青天,笑捉短须吟惜惜。

地祇关铁掣临贺,天家宝场正中划。万空扶坎觅坤苗,凿尽顽阴冶清液。

锲磨镵铝归高手,养水工夫价连璧。别斲圆虚费钴鉧,粉白黛绿低真色。

传看代北青氍毹,一泓几动春消息。无论丞相戒扑满,先许司空炽然石。

楚萍赫赤浪传甘,秦缶模糊徒荐客。由来此秘似未睹,琐琐搔爬嗤美炙。

先生早茂椿松姿,道韵仙风方日逼。胡麻青䭀饭调饥,夜榻抱弓跧七尺。

粉闱聊当襆被游,赍携不靳胡奴力。大鼾酣酣动蛰雷,霜飙涩尽铜壶滴。

青螺仙女暮成炊,绿竹夫人寒卧壁。兴来活笔卷天潢,南国小巫阴褫魄。

悠悠万物何亲疏,新故终缘世情隔。夏裘秋箑竟谁负,寝庙偃溲转身易。

昨布东皇九十春,融冶一番浮绮席。莫学长檠换短檠,惜惜鸱夷两抛掷。

云梯盘石迥,水洞穴山深。
龙壑春雷斗,鲛宫昼日临。
璧金翻竹色,槛玉落藤阴。
谁作梁园赋,还来奏上林。
正好睡时行十里,不交谈处饮三杯。
历观今古名臣,求如公者人能几。平生勋业,行其无事,一诚而已。方信名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正乾坤清晏,飘然高蹈,非明哲、安能此。太古岁寒松柏,尽春风、闹开桃李。傅岩霖雨,苏门风月,无非天理。莫讶求闲,从来老眼,阅人多矣。待他年,凤诏九重重下,为苍生起。

累诏登华省,当时已避踪。身闲名转重,道大世难容。

南国因锄薤,东山得倚筇。何当投劾去,短褐许相从。

百顷芙蓉罨画船,贺家湖上水平天。
金盘送果沈冰碗,罗扇题诗散舞筵。
往事氛埃成远梦,佳辰风雨忆华年。
涧蒲九节根如玉,服食于今笑学仙。
作圣阶梯义甚明,岂容惰慢倒仪形。
气将六马收衔辔,心不多歧守性灵。
上帝鉴兹恒翼翼,主翁唤醒更惺惺。
揭楣倘有希贤志,合把斋箴究考亭。

落星一石几千年,门外何人扣汉川。

危石参差上霄汉,中涵万壑冰玉清。
与谁流出洗尘滓,遗我一林风雨声。
自来生计少,难后更何营?
襆被让寒女,稻梁分老兄。
儿知盐米贵,天与利名轻。
得饱殊非易,明年我欲耕。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