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社陈髯僧吴顽陀归里

送君东海上,泪溢东海水。此际最销魂,黯然别而已。

古人重风义,投桃而报李。落落两晨星,况同为客里。

虬髯湖海士,少小耽经史。六体探其微,运笔奔雷使。

琴操致翩翩,净皈参寥子。江关足萧瑟,君胡至于此。

觥觥吴元礼,门第纡金紫。特科辟公车,岭峤初筮仕。

足迹历九州,高文肆雄诡。一朝朝市改,结束去乡里。

同泛海上槎,同醉海上酏。同辔安平游,同棹木兰舣。

吊古登金城,夺诗摩坚垒。吟社托寄鸿,下惭雕虫技。

有时杂诙谑,雄辩挺而起。赌酒唱旗亭,徵歌画声伎。

穷冬朔风严,年光疾如驶。轻舟天际来,风涛震人耳。

烽火遍闽中,君去复何倚。长夜役梦魂,思君从此始。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鹤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风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
  猜你喜欢
江与湖相通,二水洗高空。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何当逸翮纵,飞起泥沙中。
桂水随去远,赏心知有馀。衣香楚山橘,手鲙湘波鱼。
芳芷不共把,浮云怅离居。遥想汨罗上,吊屈秋风初。
武燕未远嗟谁识,赵董纷纷枉得名。
已矣孙陈旧人物,至今但数汉公卿。
吾年已七十,眠早起不宴。
倦甚就宵枕,卧久思永旦。
虽无文字劳,渐绝人事叹。
收其放心尔,戒得尤所赞。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得时。已把乐为心事业,更将安作道枢机。

未来身上休思念,既入手中须指挥。迎刃何烦多顾虑,尧夫非是爱吟诗。

故人隔楚水,日夕望芳洲。春草思眇眇,征云暮悠悠。
心期无形影,迹旷成阻修。有客江上至,知君佐雄州。
铿锵佩苍玉,躞蹀驱绛驺。伊昔中峰心,从来非此流。
资予长生诀,希彼高山俦。此情今如何,宿昔师吾谋。
别年谒禅老,更添石室筹。深见人间世,飘如水上沤。
蝉号齐王邸,月苦隋帝楼。声华尽冥寞,麋鹿徒呦呦。
我有一字教,坐然遗此忧。何烦脱珪组,不用辞王侯。
只在名位中,空门兼可游。

天吴紫凤颇文华,凭取花纹认世家。三百年来夸衣被,葵能卫足竟如花。

流离踰二纪,怆恍历三都。堕甑煤还拾,承槽酒旋沽。

荒庭依老桧,空谷遗生刍。白发偕宗叟,相看道不孤。

桑乾河上白云横,惟祝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待春明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破觚为圜规偭矩,削园成方始陶父。持危扶颠谁杖汝,落日天阍久延伫。

坡头荦确复崎岖,戴笠相逢便下车。自爱木家翻姓谱,还将《海赋》问玄虚。

瓠白吾何有,人言太瘦生。
富儿皆肉食,我辈但藜羹。
安得万钱费,应无五鼎烹。
饥肠雷欲吼,一饱亦何营。

勋业时时把镜看,却嫌秋水照衰颜。肘悬斗印惭分竹,行恐泥封促赐环。

酒里光阴真可惜,客中怀抱若为宽。十觞一举君须醉,念我区区亦鲜欢。

买得新廛住旧京,灌园时汲后溪清。
帘钩谢老怀山意,药莳王郎誓墓情。
泯泯槐阴分阵蚁,惺惺花外数声莺。
春风又度芊绵处,谁伴巾车出石城。

我亦身从汗漫游,逍遥海上觅玄洲。遍探龙藏三千界,一驻鸾笙五百秋。

不用灵槎通绝域,底须神骏蹴昆丘。臭帤即是人间世,谁共蜉蝣乐未休。

在路日思归,已倦风水艰。前经石门店,喜见西南山。

忆我初去乡,忽忽三十年。儿童尽成西,此邻无复存。

阡陌迷东西,甲第空毁垣。秋风落古木,方池荣夏莲。

倏忽惊世换,岂独遇神仙。萧萧井西宅,白昼唯高眠。

所欣无维执,贫贱何足叹。

丁都护,郎骑白马今何处?丁都护,郎骨今归还是否?

妾心痛似杞梁妻,梦杀夫雠梦无路。采石江,云阳渡,斜阳江上山无数。

后人不识都护谁,时唱此歌渡江去。

谁似投闲向草莱。众星不如孤月明,

尽日风波思不惊,绿蓑青笠最清真。吾师合是元真子,紫绶朱轓岂足荣。

丽江炎荒之锁钥,南控安南壤相错。距关一舍分茅岭,汉家铜柱高岝崿。

伏波峻业何峥嵘,英风万古震寥廓。当日楼船下交址,疾扫狂童等残箨。

二徵授首传京师,九真革面复疆索。郡县其地中土同,螳背安敢复张攫。

五季陵迟世多故,部领邪行乃横作。宋元帅征屡无功,包荒无乃太孱弱。

蛮夷犷悍本性习,朝廷驾驭藉方略。将帅岂乏英雄姿,推毂无能专委托。

有明英公亦人杰,功与伏波庶相若。中官继镇求珠犀,纨裤握兵拥帷幕。

遂令封豕肆狂噬,内地旁州恣侵掠。惜哉用武功不究,议祖捐之满台阁。

爵予世及用羁縻,国威如斯亦稍削。今代圣神御区寓,六合以内并包络。

况乃近地非辽绝,岁修贡职尤谨恪。我来行部视边徼,义取诸豫严关柝。

顾瞻前烈迹未湮,来者树立当奋跃。肯念平生马少游,畏此毒气熏蒸瘴乡恶。

春日载阳贫病减,抠衣直访郑公乡。几年不带看花眼,始向东风识海棠。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