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为冒郎中题

画省才华有数人,东皋心不在风尘。啸登每羡陶元亮,取号真同戴叔伦。

淮海云烟千里梦,长安岁月几回春。凭谁写出山中趣,手把书看白氎巾。

(1465—1517)明山西和顺人,字应韶,号虎谷。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劾太监李广,下狱,降知州。后升陕西提学佥事,历副使、按察使,召为国子祭酒,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与王琼、乔宇同科中进士,号称河东三凤。
  猜你喜欢
自有人知处,那无步往踪。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
筇杖担琴背俗尘,路寻茅岭有谁群。仙翁物外应相遇,
灵药壶中必许分。香入肌肤花洞酒,冷侵魂梦石床云。
伊予亦有朝修志,异日遨游愿见君。
梧桐叶落雁来时,见说沙场未解围。
夜夜灯前做针线,倩谁边上寄寒衣。
一窗闲,孤烬冷,独自个春睡。绣被熏香,不似旧风味。静听滴滴檐声,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
念芳意。一并十日春寒,梅花煞憔悴。懒做新词,春在可怜里。几时挑菜踏青,云沈雨断,尽分付、楚天之外。

鳞生雨后东西倦,雪落竹间南北枝。将母方勤弟行役,春风应满锦囊诗。

灯下雨鸣秋舫,浦口潮回暮钟。何处相思不见,江南开遍芙蓉。

昭君信绝世,窈窕秘瑶台。岁华坐将晚,玉辇何当来。

一以画为赏,有如鸩为媒。含悲下紫殿,即路指黄埃。

光艳动左右,君心再徘徊。白水不可变,孤芳从此摧。

盛时能几何,千载独馀哀。至今青冢傍,积怨昏不开。

掖庭用色选,丹青以利回。寄语闺中子,何憾处蒿莱。

下直缣囊卷。正梧阴、日斜人散,篆烟风遣。江上白云游子梦,几载青衫常泫。

千百结、银蛾缠茧。归到洞庭霜乍落,看橘盈、怀袖寒香浅。

温凊暇,彩衣展。

岂须名就亲方显。趁高秋、鳞松虬曲,珠泉帘扁。手进晨葩鸡黍洁,绝胜杞根花犬。

料衰病、欢然扶免。自昔英才公府掾,每起家,台阁谙朝典。

裙屐习,早除剪。

幽居日日数归程,已写华严两帙经。
门外初寒江气白,岭头多雨晓痕青。
曾逢饭颗潮山笠,应载鸱夷笑井瓶。
客土相思空引望,天涯风景似新亭。

病久身浑惫,医疏术易穷。囊空宜勿药,迹滞尚飘蓬。

礼乐周秦后,乾坤橐籥中。数行忧国泪,江海与俱东。

芒鞋布袜罢春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莫合隔红楼。

衣冠趋近地,藻翰集群贤。给事黄门里,抽毫黼座前。

佩龟金作纽,赐马玉为鞭。御酒倾壶满,宫花插帽偏。

清光依日月,逸思绕风烟。记忆踰三箧,吟哦过百篇。

自惟叨侍从,不敢废周旋。秋著随车猎,寒当襮被眠。

苏瑰才既敏,陆贽宠尤专。自尔纡皇眷,于焉理化弦。

词臣方进用,才大毕腾骞。可念如扬子,萧萧独草玄。

严钟启城钥,百辟联佩绅。斜汉在昴毕,摇光正当寅。

华车出广陌,光彩生熙春。阴崖冻犹结,阳谷景已新。

云林白汹涌,石磴青嶙峋。先皇昔游幸,顾瞻怆兹辰。

恍若铁马起,空留玉衣陈。鼎湖去虽远,元化同其神。

凭危俯高树,历览穷荒榛。梵宇抗疏岭,飞阁腾遐津。

虚庭潜飙起,白日无纤尘。长杨十二衢,甲第连居民。

清时治兹久,天地涵深仁。矧兹风气完,且复俗习淳。

耦耕杂畎亩,独钓当漪沦。高仙去窈邈,瑞气留氤氲。

于焉契嘉晤,顿觉烦抱伸。蹇予敬亭下,清池翳修筠。

时时一瓢酒,独酌不计巡。对此重归思,江海愁畸人。

林梢黄绿野禽鸣,泱漭春阳泛地平。禁火人家甘冷淡,浴蚕天气趁清明。

谁将马络寻春去,独佩诗囊傍水行。稚女弄花田叟醉,笑歌真是太平声。

盥足红泉,劖心白石,几年归隐幽谷。龛山对牖,年水穿阶,点染万重乔木。

萱花无恙,先制就、莱衣褶幅。最好是、荷锸而耕,早收莲稻十斛。

风静榕阴昵语。忆解组潇湘,栗里辞禄。接䍦倒著,块垒填胸,漫问世间蕉鹿。

金龟换酒,记取胜游宜续。休孤负。一卷长沙,贾生无限歌哭。

洪慈均动植,至德俯深玄。出豫从初地,登高适梵天。
白云飞御藻,慧日暖皇编。别有秋原藿,长倾雨露缘。

金刹天开画,铁檐风语铃。野云秋共白,江树晚逾青。

凿屋岩藏雨,黏崖石坠星。下看湖上客,歌吹正沈冥。

天末凉风啸九秋,桂香吹落小山头。淮南有客闻吟树,江北何人独倚楼。

樽酒漫招六从事,剑光欲动五诸侯。却思牛渚虚高会,画舫银镫梦旧游。

飞飞鸣枭啄金屋,孔雀饮泉牛抵触。
杜鹃喜免百巢嗔,鹪鹩强息一枝足。
烛天光焰几许长,日眩东极升朝阳。
世人谩作诗老看,肩拍吕葛心羲皇。
玉珂金钥裁通籍,锦水铜梁俄浪迹。
两河磔裂甲欲洗,四壁呻吟饭无吃。
萍漂蓬转客夔门,栖迟瀼西复东屯。
群峰竦壁水萦带,有怪膴膴如周原。
纵横豺虎深稂莠,熊儿执耒骥子耨。
除芒落杵未流匙,问有长巡消息否。
峡云巴月困冥搜,去醉洞庭湘浦秋。
溪山留得金石响,定应骑气时神游。
扪参历井甘飞辙,端为空花听鸟设。
簿书丛里制舟来,风雨声中与春别。
仰窥层阁俯平川,想见杜曲桑麻田。
更起鸣酬傥可待,一弹指顷三千年。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