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费冠卿

但恐红尘虚白首,宁论蹇逸分先后。
莫占莺花笑寂寥,长安春色年年有。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猜你喜欢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旧说闽人苦节稀,先生独抱岁寒姿。老年绛帐聊开讲,当日乌台要勘诗。

东閤不游缘有气,草堂未架为无赀。轻烟小雪孤山路,折剩梅花寄一枝。

南行春已满,路半水茫然。楚望花当渡,湘阴橘满川。
山横湖色上,帆出鸟行前。此任无辞远,亲人贵用还。
寒来暑往几时休。光阴逐水流。浮云身世两悠悠。何劳身外求。
天上月,水边楼。须将一醉酬。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
小春花信日边来,未上江楼先坼。今岁东君消息。还自南枝得。
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一自故溪疏隔。肠断长相忆。

过黎阳而遂西兮,烦嘉友之临饯。道踌躇而屡顾兮,忽背驰而不可挽。

幸介弟之勤我兮,守权舆其益坚。人情岂其恶逸兮,虑我脩涂之易倦。

粲高原与平隰兮,冰雪凛其同践。山负石以当径兮,泥飞屐以相溅。

喜招招以卬涉兮,又风涛之交战。几四载之皆乘兮,初不悟其巳远。

亦既降乎庐阜兮,县尹告以舟办。谋不主于云梦兮,果若大江之为限。

分渚陆之异遵兮,弟亦曰予将返。试往阅于千帆兮,前车近其当鉴。

挟忠信以临深兮,犹一觇而色变。爱我者于是而委去兮,吾然后知所恃之惟天。

宁戒惧之遂忘兮,托命于南公之鸡犬。舍亲戚与坟墓兮,初岂以易刍豢。

抑甚珍其所怀兮,每欲弃置而未忍。行四方以经营兮,膂力犹幸其可勉。

荆又用武之国兮,庶几少施乎吾辩。至天性之燥湿兮,盖终身陋巷而不厌。

非将老无闻之为病兮,且安往而不乐其贫贱。独夫人之信此兮,跂予望之而不之见。

秋兰何时其可致兮,聊以报乎足茧。

烛暗船风独梦惊,梦君频问向南行。
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江县看花后,山城种柳时。布袍竹杖鬓如丝。今日画图相对、系人思。

樱桃才熟报君王,万点娇含紫玉浆。
未及寝园春荐去,沉香亭北已先尝。

矶头风急潮水长,蒹葭苍苍系鱼榜。青山一发是江南,白头不归神独往。

幽篁绕屋茅覆檐,木叶脱落秋满帘。买鱼沽酒待明月,定是黄州苏子瞻。

子瞻文章世希有,谪向江波动星斗。夜投断岸发清啸,栖鹘惊飞怒蛟吼。

图中风景偶相似,欣然挥洒春云开。子瞻应是念乡里,还化江东孤鹤来。

人远鹭孤立,湖平天四垂。
柂移舡解语,帘舞酒求知。
望眼倾三笑,骚吟寄九思。
今宵吾计得,解鳖荐鸱夷。

公子青骢马,追游十里遥。风头云叶冻,酒面雪花消。

惜别迟回首,何因见舞腰。君归金帐暖,无限可怜宵。

玉山山中春又回,看春还又几人来。堂前梧竹性所爱,溪上桃花眼见栽。

顾况题诗皆好句,王褒作赋最多才。何时舣棹娄江曲,共听弹琴坐石苔。

鸭绿少年骄不舞,大梁花石春无主。天与辽人十四州,四海九州非汉土。

汉使相看堕节毛,乌鸟黑头羝不乳。旧时别赠杨柳枝,插向云中今十围。

斗酒藏春瓮,开轩有客迎。烹鲜供母箸,督仆佐春耕。

园果霜前熟,山禽雨后鸣。市朝风味好,输我一般清。

生别离兮情不禁,远别离兮情更深。海门牵袂泪盈襟,有口难尽平生心。

昔年春月满窗纸,与君戏学鸳鸯侣。一盏孤灯照帷里,话话歌歌终复始。

如今冷落已三年,又泛潮头万里船。注目轻舟自翩翩,下有海水上有天。

天难登兮海难测,海天透眼去无极。此心难说亦难识,甘逐马蹄船柁迹。

马蹄船柁去茫茫,有梦恐不到君傍。潮增水兮云遮山,凭谁为问饥渴寒。

吁嗟人情难割舍,千句回文亦难写。雁得暖时向北也,秋凉还忆衡阳野。

君情淡兮我情浓,未至绝兮还相通。中原花柳争春风,一见未必心肠同。

是我苦兮君亦苦,我憔悴兮君险阻。鸥鹭双双宿江浦,潮风带云云带雨。

乞住兰舟再一语,舟人不肯慢摇橹。

学省无吏窘,官稳如林丘。寮寀得之子,一语消百忧。

齑盐对晨饷,菘韭馀时羞。淡薄本同适,言归异初谋。

亲庭奉喜庆,退有园池幽。乐事乃如此,揽执安肯留。

尘区饶滞念,役役无时休。冲襟得高躅,视身等虚舟。

嵩少多逸士,盍往从之游。相见试举似,此语颇胜不。

江山起暮色,草木敛馀昏。谁感离骚赋,丹青吊屈原。

野色开青霁,寻芳入翠微。溪声催碓转,云气薄人飞。

春草牛羊健,阴山笋蕨肥。上方风景好,吾欲款僧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