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万山绕竮竛,二水奔澒洞。亭亭林中寺,金碧灿檐栋。
解鞍得蒲团,卧受瓦炉供。少捐碧炊顷,暂作百年梦。
无人自惊觉,幽禽正清哢。倦客如残僧,无力供世用。
此行端为山,紫翠迭迎送。漱井出门去,惊尘扑飞鞚。
大弦声迟小弦促,十岁娇儿弹啄木。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枯树腹。
花繁蔽日锁空园,树老参天杳深谷。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
春风和暖百鸟语,山路硗确行人行。啄木飞从何处来,花间叶底时丁丁。
林空山静啄愈响,行人举头飞鸟惊。娇儿身小指拨硬,功曹厅冷弦索鸣。
繁声急节倾四坐,为尔饮尽黄金觥。杨君好雅心不俗,太学官卑饭脱粟。
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奇书古画不论价,盛以锦囊装玉轴。
披图掩卷有时倦,卧听琵琶仰看屋。客来呼儿旋梳洗,满额花钿贴黄菊。
虽然可爱眉目秀,无奈长饥头颈缩。宛陵诗翁勿诮渠,人生自足乃为娱,此儿此曲翁家无。
径转如无尽,山行岂厌深。过桥行一里,访寺得双林。
云淡往来迹,潭空今古心。不逢僧指点,胜地杳难寻。
予读柏舟诗,遥遥慕芳轨。两髦实我仪,靡他矢之死。
不谓千馀年,闻风有麦氏。麦氏村家姑,羞与村姑伍。
十六归延陵,茹荼不言苦。拟学双鸾飞,忽作孤鸾舞。
一醮义不忘,妾命轻如土。母也不谅人,烦言益酸楚。
母谓妾无儿,怀中抱孤女。母谓妾无田,衣食在机杼。
妾心一片铁,不入红炉灭。妾心万钧石,不触洪波裂。
发何剪兮元可截,妾心白兮不可涅。柴门寂寞草芊芊,冷落风霜六十年。
六十年中无笑面,此日开颜见所天。潭流山下水悠悠,潭流山上多松楸。
松楸不彫水不竭,清风万古留荒丘。吁嗟妇人谁似麦,心如冰兮肌如雪。
至今热永村边水,流到墓前不敢热。
孙生携尺牍,踵门求予诗。衷肠未及诉,涕泣先交颐。
世人皆有母,繄我独无之。母年四十九,弃我竟如遗。
西风吹北堂,摵摵动帘帷。颜容不复睹,抱此终天悲。
我闻孙君言,抚卷神若痴。情长辞苦短,墨汁空淋漓。
愿告世之人,养母宜及时。毋令生怨悔,痛苦将告谁。
漫言二十六鸳鸯,未抵惊魂一片香。汉渚不嫌空解佩,宋家应叹枉窥墙。
烛光高下迷琼树,月影参差妒玉堂。素女抚心天老笑,人间何物不昌昌。
树转晴光,逗纤云、又著丝丝残雨。芳辰细数,误了听莺佳绪。
文园病起,渐消瘦、柳嫣花妩。幽径里、风约帘波,剩得篆烟浓聚。
纹纱网虫牵处。怪兜红挂绿,都成情缕。闲熏麝鼎,润缓旧时琴谱。
梅阴倦枕,怕香梦、暗招春妒。空自倚,邀月东阑,笑和燕语。
柔条初种不胜鸦,青粉墙边问阿家。恰悔当初容易别,几番飞絮又飞花。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也。
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 然而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非知我也。
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子固以为如何?苦寒,比日侍奉万福。自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