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白沙一百八渡,青城三十六峰。樽酒此时相忆,烟霞何日重逢。
莫道登山自不迷,路逢高处便须低。凭将一具云霄眼,俯视下方齐不齐。
利器锋才试,争推吏治优。惠偕风万里,明并月三秋。
已奏龚黄业,还担禹稷愁。西充诸父老,花县喜重游。
去夏君出都,往视阿兄疾。送君西门外,马鸣酸不辍。
北来已西风,南归又白雪。寒乌恋慈母,桓山翼已折。
嗟君遇未通,出处无定辙。奔驰二万里,乃若旋一室。
神物已暗惊,人言岂足恤。天公信厚君,迫使鍊诗骨。
岂慕货殖贤,幸乞扁鹊术。惜无白发兄,为君作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