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寒日传佳节,联镳出近坰。预忧宾骑散,欲驻日车停。
坐上人颓玉,灯前酒尽瓶。但知修故事,三日不能醒。
闲门芳草不胜幽。一雨一番愁。篆烟风袅萦银漏。
容归燕、半上帘钩。唤醒午窗残梦,莺声杨柳梢头。
天涯人远会无由。空倚夕阳楼。江山满眼还依旧。
如麻事、付水东流。空想六桥陈迹,何时载酒重游。
虞山笺杜诗,毕生萃心力。以视訔鹤辈,较然分黑白。
稼堂与义门,纠缪纷指摘。芟薙其榛芜,十犹八九得。
独解勃律章,乃援奘师说。衣毛讥鸟言,比类强区别。
书生守兔园,繁徵疑奥僻。龙门谤史心,狡狯故难测。
我因读此笺,重感世变亟。通市逾百年,蕃舶来如织。
邹衍所常谈,甘英未尽历。条支西海头,环峙皆勍敌。
连鸡斗爪觜,未易雌雄决。马主虽中微,宝乡益繁殖。
盛衰初无常,谁能外夷狄。震旦号昭明,文物迥非昔。
仁义苟不存,政恐难立国。即叙徵夏书,大言得无怍。
牧翁岂及料,澜翻恣笔舌。
趁得晴郊淡荡。好载向、笋舆数两。一线湖光,四围林影,衬出晚霞如绛。
扶筇山顶,便摘取、绛霞为酿。
吟就问天奇唱。直唤醒、古人无恙。刻烛诗成,倾瓢酒竭,我辈狂来差壮。
明朝重省,更笑倒、真狂非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