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风露飒秋色,东篱菊有英。泛此忘忧物,宽我羁旅情。
故人饷佳酝,樽空还自倾。云外我雁度,堂中蟋蟀鸣。
忽忽岁将暮,聊复乐此生。
自君之出矣,瑶瑟尘满柱。思君如回风,旋转无定处。
花拂妆楼晓镜开,匆匆眉语走车雷。宓妃去后空留枕,愁损陈王八斗才。
借得渔乡住,心安即是家。客来时举酒,饭后定分茶。
野老从争席,山童解献花。扁舟随意坐,不羡斗边槎。
华亭载月船,长安遮日手。一网腥城市,吾于尔何有。
一稔繁机困备员,芳时何暇目春妍。自惭东阁延才地,得会西豪聚里贤。
益友至言皆有味,禅宗高论邈无边。须知樽酒相留意,老去离怀异少年。
承恩出宰去京华,越水吴山道路赊。自昔东南吴重地,于今令长是儒家。
驰驱叱驭峰瞻岱,安稳张帆埠渡瓜。两浙遥知争引领,福星先到乐何涯。
谁将墨笔写琅玕,壁上风生五月寒。莫是南方师品格,故传秀色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