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游七闽,百岭争巀嶪。白云涨川原,深谷如积雪。
又游天姥岑,幽磴缘曲折。长林翳寒日,十里行落叶。
转头五十年,遐想正愁绝。开图意忽动,惝恍生内热。
何当驾松广,分我翠一叠。弁阳我所庐,见谓山水窟。
漂零愧楸槚,岁月老薇蕨。平生阮遥集,足痹屐齿折。
何当赋归田,初志遂所惬。怀哉复怀哉,清梦绕林樾。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城闉北出春江阔,铁锁联舟波浪截。驱车度岸得幽岑,半带云阴青欲活。
何年造化成此岩,谁为高阁依巉巉。穿岩登阁意思豁,气象百种相交参。
双旌远映苍烟色,山鸟江花俱自得。使君暇豫真适然,万室鸣弦不知极。
江南旧美传庾公,浩辈爽逸陪游从。风流不减当时盛,独愧非才列座中。
箫声闹。多情人奏伤情调。伤情调。风前月下,有愁谁告。
吹落梅花春欲老。人间应是知音少。知音少,此情惟有,嫦娥知道。
曾见丹崖凤尾飘,锦苞今映镜波遥。低昂百态心虚见,起灭千端影彻消。
哲匠西山捐槚梓,美人南浦委蘅萧。秋风许我延清赏,预报扶衰度小桥。
杏脸霞蒸,桃腮酒晕,春满林园西北。静倚高楼,晴旭照人如拭。
才褪却、几阵轻寒,便妆就、万般春色。最堪怜、阁雨飞烟,好风搅得浑无力。
溶溶南浦绿满,知是年时别处,行踪空觅。燕雁初归,那识近来消息。
织愁纹、柳线莺梭,遮望眼、乱山斜日。羡飞云、此去长安,片时能见得。
巍巍乎紫薇之山兮,双峰并峙乎西东。上干织女之银浦,下瞰蛟人之贝宫。
天鸡三唱海日红,云窗雾阁风玲珑。俞家兄弟构华屋,空翠飞落轩楹中。
堂上有亲颜色好,长年服食金光草。笑倾阿母九霞觞,啖以安期玉文枣。
三年仲子在成均,回望天南多白云。每凭海鹤附书至,遥见两峰如见亲。
俞生俞生忠孝者,行看赤车驰驷马。前度刘郎未足誇,重来还对紫薇花。
芙蓉露下小池秋,金鸭烟消宿雨收。为读西河新句好,都梁艾蒳满妆楼。
闲来北窗下,了了见云峰。未释形骸累,徒怀禽尚踪。
晤言清夜月,留客翠微钟。数亩长荒秽,无心学素封。
车遥遥,挥驽马。红尘扑面金铃迟,鞭呼恃有驱车者。
路旁杨柳藏驿楼,十里五里行不留。蒙山之阳泗水北,石路险涩程途忧。
仆夫告瘁往复来,行人多向黄金台。晚月晨星竞驰逐,三万六千双转毂。
车遥遥,驽马骄。侬家家近白蘋浦,几时归去乘吴舠。
一镜波涵两点山,几番新涨浣孱颜。人行短笛渔歌里,春在垂杨暮霭间。
落日犹怜飞鸟倦,疏钟惟报老僧间。南风傥得催归棹,第一泉甘饱酌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