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满双鸳沼,花开玉井莲。亭浮幽渚外,人渡小桥边。
白羽参差在,跳珠次第圆。风高与芬馥,露重借嫣妍。
青板钓鱼老,朱栏听雨眠。时从客容与,宁借鹭联拳。
何日回征棹,归来赋短篇。共邀池上月,同看水中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五月阴精长绿蒲,冥风怪雨亦相须。农人私记丰年兆,仆驭偏忧九折途。
远势惊翻银汉水,怒涛疑拔老龙须。严程傍险兼奇观,沾湿何妨赤杖扶。
积雨阴淫日,双溪晓涨初。冥冥低鼓浪,滟滟细通渠。
触岸声齐斗,盘山势渐摅。微茫穿窈窕,浩荡入空虚。
石抉漂岩鼠,防崩溃沼鱼。掉头堤柳曲,破面渚萍疏。
荇泛纡残绶,芦漂偃败旟。二仪看动荡,八表听吹嘘。
蛭蚓无安穴,蛟龙有定居。深疑掀巨壑,猛欲撼盘岨。
出峡喧雷鼓,经天浸日车。凝光净罗縠,跳沬碎珩琚。
涌屋初浮栋,循阶忽闯除。人疑歌瓠子,世欲祀鶢鶋。
禾步偏愁决,三江未可疏。皋田沦细麦,场圃溷嘉蔬。
升屋呼号急,登临盼望如。云犹浮井邑,烟已断林庐。
远想天河落,空怀黄埧潴。龙门动迫迮,梅演混舒徐。
昏霭迷行筏,凄风冷客袪。沉浮惊浴鸟,漂转叹栖苴。
汇想经彭蠡,朝终赴尾闾。扁舟如可具,吾欲理畋鱼。
夜寒强饮至馀钟,天上星回斗柄东。茶味香添藏瓦雪,烛花残怯隔窗风。
兴随山水无时尽,梦入庭闱有路通。除岁旧愁除不得,两年丰芑愧无功。
移来家具菊初斑,篱落秋深静掩关。片石剜苔新作沼,小楼拄笏饱看山。
退朝诗思争花发,近市心情似水闲。旧雨过从容剥啄,联吟暇日好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