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俞

之子来相问,吾言岂不诚。文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

贫甚须清节,亲安莫远行。异时如有立,宗族亦知荣。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浅者屡深。
露馀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共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流莺唤梦,芳草带愁,东风料峭寒色。又见杏浆饧饧粥,家家禁烟食。江湖几年倦客。曾惯识、凄凉岑寂。苦吟瘦,萧索诗肠,空愧郊籍。
春事正溪山,柳雾花尘,深映翠萝壁。更谢多情双燕,归来旧庭宅。情丝乱游巷陌。怅容易、万红陈迹。酒旗直,绿水桥边,犹记曾识。
几年不见。胡蝶枕中魂梦远。一日相逢。鹦鹉杯深笑靥浓。
欢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离恨如何。细雨斜风晚更多。
长莫长于天,大莫大於地。
天地尚有极,自馀安足计。
世态非一朝,人情止于是。
以至立殊功。无非借巨势。
适会在其间,慎勿强生事。
虽严似雪霜,无改如松桂。
方惜久离阔,却喜由道义。
相别二十年,犹能记憔悴。
公灯不照私,渡水不湿脚。
连累老北堂,北错非常错。
功回位转,偏正中来。
凤宿龙巢金殿晓,香车应不碾宸苔。

赢粮多士二千馀,争向柯山讲席隅。立天地心鸣道铎,开生灵眼识师儒。

孔融鲁国奇男子,孟氏邹人大丈夫。我在紫霞洲上笑,惜无羽翼到三衢。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
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回眸绿水波初起,合掌白莲花未开。(观忏会夫人,
见《墨庄漫录》)
举世无清浊,谁欤障倒澜。
独能驱雁鹜,不使污鵷鸾。
此事虽云小,其人已可观。
近来峨豸者,欠此广文官。

云物萧寥极野阴,黯然天地入行吟。秋衣野水閒凫梦,瘦杖寒山落叶心。

迷望乡愁孤塔起,流空杵力暮钟沉。霜明一角秋如许,贮雨篱花恨不禁。

花前诵赋响泠泠,抛掷双蛾画未成。四韵细教分舌齿,六书频与辨形声。

雏能蔡琰须名父,妹有曹昭定哲兄。通德只从郎问字,一编灯影伴闲评。

白石先生多逸情,寄来好句如弥明。空江落木秋正下,流水行云日自生。

神人忽张洞庭乐,老将复捷燕山兵。雄深雅健何可得,我一把咏身如轻。

辋口风烟春日迟,浅沙深渚带东菑。红杏花开翔白鹤,绿杨丝袅逗黄鹂。

山云寂寂入寒竹,野露瀼瀼裛嫩葵。谁似右丞清绝处,千秋一士更何疑。

理学通深艺学高,一官俄逐盛年抛。
门中{上日下兆}董刊新志,海内陈雷哭旧交。
黄落己空秋半叶,清芬未著腊寒梢。
魂兮有句重吟否,谢朓山孤月转坳。
此身拘不得,暮楚又朝吴。
故国几人在,三年一字无。
天风潮信急,江月雁声孤。
久不看明镜,年来有白须。

故人天上近何如,白玉堂中足宝书。烛彻宫莲三鼓后,露漙仙掌九秋初。

江湖政共丹心老,鱼雁全如绿鬓疏。西北阑干天咫尺,欲乘黄鹤却踌躇。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
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
松林际晚鹤飞回,一片荒碑卧草莱。
颜色不随尘土化,润边犹有野棠开。
赵州唤作火,全身入荒草。
我今不是渠,渠今正是我。
空林一叶落,茅屋几家秋。
对酒凉风至,开帘古树幽。
相看还自笑,欲去为谁留。
正此夷门下,休猜姓是侯。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