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昱师房三笑图

高僧不出院,屏画三笑图。客子倦游者,欲去复踟蹰。

古人骨朽不可追,今人相见如古时。人间触事入吾笑,何必门前有虎溪。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终日飞霙下远空,冷回帘幕怯东风。
瑞香满槛深遮映,怕损亭亭紫锦笼。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日落群山返照馀,槐阴梦觉夕阳初。夜闲不畏更筹短,收取流萤映读书。

弱岁徵箕帚,童年托舅姑。馀光东壁驻,慈色北堂敷。

裘褐云霄度,蘋蘩日月徂。国香堪是梦,闺秀岂为刍。

零露晞金掌,清冰涸玉壶。珠沈知旁斗,弦断忆将雏。

凤逝泥书暗,鸾销水镜孤。绘帷含藻落,彤管带花枯。

作楫君能事,藏舟妾敢诬。网虫遗挂在,罗雀外家无。

杂佩传凄响,残机激壮图。乳糜疑自爱,琴瑟讶相扶。

两鹄云当复,三鱼兆已符。客悲来白鹤,帝宠会青乌。

河汉深难越,天门近可呼。精灵成婺彩,千古照皇都。

新捧除书上贰车,郁林迢递望苍梧。到时知及春三月,闻彻竹枝闻鹧鸪。

牂牁南去乱峰连,滇海藤江一带悬。
纵谓蛮封堪画地,不知汉将若从天。

爽籁生灵径,清秋澹碧空。乘凉赊月色,问夜出帘栊。

独坐怜团扇,罗衣吹暗风。

王谢堂前旧燕。毕意情高意远。只恐宠恩深,后会不教人见。深劝。深劝。不枉追欢一遍。

渺渺别离愁,皎皎春江月。清愁抱月飞,月没愁未没。

光景信不殊,人乃千里隔。噫嘻乎,人从两地看明月,月自天看两地人。

安得此身作此月,碧天夜夜来相亲。

石竹丛阴路不乾,晚移残兴看春澜。落花风里无人迹,细雨谁怜翡翠寒。

苞含鸦额,萼吐莺衣,娟娟露华晓濯。麝菊疑开,近篱根、挑蠹认时还错。

迎风婉约,刚占得、雕栏一角。绿鬓捧来金盏侧,思泻香醪酌。

邻墙飞度媚蝶,松粉乍匀,黏办有谁觉。敛向斜阳,甚芳心、偏怯夜来蟾魄。

香闺忆昨。织罢流黄褰翠箔。说道似他颜色好,裁剪秋衫著。

芙蓉寂寞蓼花寒,词客翩翩访药栏。身系浮名依阙下,兴怜孤调落毫端。

漏传宫掖因风至,雁度江门带月看。零露瀼瀼清几席,金尊频促待飞翰。

桐庐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见底。
间关万里却归来,依旧此山如此水。
子陵一节寿汉脉,名与高山俱不死。
惜无陋巷为邦学,礼乐不闻古人耳。

衙鼓鼕鼕报晓天,披衣拭眼醒酣眠。窗前蕉叶青犹捲,郭外杨枝绿倒悬。

风静江心平似镜,云生山腹直如烟。登高北望遥相忆,知在蓬莱浅水边。

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
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
英辞逸无继,尔来三百秋。
汪公亦蕃衍,宗支冠南州。
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
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
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
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
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
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
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
斐章异绣段,洒翰非银钩。
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
金缄锋底鸳鸯走,玉线蹊中白鹭飞。
远远洞庭三万顷,春波无限绿漪漪。

晨颁锦花诰,夕敛绛纱帷。聊当持宪节,讵是解逢衣。

于越山水秀,吴江鲈鳜肥。移舟发白下,摇旆出江畿。

川寒葭苇静,天清鸿雁飞。勿念离群速,承明应复归。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