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恨辞二首 其二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人意天公则甚知。故教小雨作深悲。桃花浑似泪胭脂。
理棹又从今日去,断肠还似去年时。经行处处是相思。

死柴头,无烟火。信口一吹,面门烁破。可怜龙门远知客礼首座。

火炉头热血相喷,分争你我,笑倒嵩山破灶堕。

浙水带天邑,于今如涧瀍。言从发源处,直到行阙前。

使君仪曹郎,省闱早周旋。一行到辅郡,奏课十郡先。

是时新雨馀,纵缆惊号蝉。长河无六月,解带风中眠。

乌羽动林莽,马门纳云烟。村村老农出,寒女一笑嫣。

共谈两岁乐,米粮不论钱。今日见使君,使君正当年。

还能持节来,莫作长弃捐。再拜不可留,鼓声催发船。

嗟我寄枌社,弟兄辱知怜。宦游适四方,从公倘非难。

农人寔怀土,欲见无由缘。唯因足襦裤,长说使君贤。

内苑属嘉辰,初收百药新。预知氛疠息,天意在生民。

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罗带重,双凤,缕黄金。
窗外月光临,沉沉。断肠无处寻,负春心。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沈。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城高斗横。山高月沉。风吹门外蠃铃。客将行未行。

三声两声。蛩鸣雁鸣。恼伊枕上人听。梦将醒未醒。

未晓南山去,从禽夜不归。
凡行多少地,十二所更长。

我本林下人,城市少踪迹。有癖爱看山,时来坐磐石。

短褐颓然一病僧,支离瘦骨伴枯藤。
扫除习气嗟犹在,摆脱尘缘愧未能。
案上纵横堆药裹,箧中颠倒贮书縢。
青鞋布袜从兹始,试叩如来大小乘。

不吟柳绿与桃红,久要论交十八公。想得阶前月如剪,独将双耳立西风。

云痕乍裂袅孤烟,薄媚东君试一暄。背水独摇香阵阵,芳心透过柳枝边。

一月真时月月真,何须种种别前尘。禅房昨夜灯前话,谁是客人谁主人。

初月浮新彩,秋清过雨沾。含辉犹脉脉,凝望极纤纤。

玉兔知何处,金钩忽上帘。西山彩霞外,容易别高檐。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山麝逃风远谷藏,一山行过四山香。脐堂自养千钧弩,枉怨虞人鼻孔长。

闽海相逢一老翁,布袍蓝缕鬓毛蓬。问渠何事萧条甚,似尔从前寂寞穷。

酒后尚能称草圣,愁来只用指书空。如今江右犹烽火,未许平安附便鸿。

妻子时相过,家山赋遂初。传经仍马郑,司法旧张于。

燕市曾羁骥,鳣堂可梦鱼。问关江汉日,自学故人疏。

纸窗棐几竹间房,一树丹枫倚夕阳。啜尽茶瓯犹不去,野人偏自恋秋光。

我田百亩,不以种禾。匪不种禾,种禾穫不多。惟种玉子,种玉如何。

玉子成璞,可琢可磨。璞琢璞磨,温润则那。

我田百亩,不以种稷。匪不种稷,种稷不多得。惟种玉子,种玉何适。

玉子成璞,可圭可璧。种此圭璧,以近有德。

谁有善亩,我有善价。我亩匪有馀,我求日不暇。匪我则求,谁售我者。

谁善耘田,耘我玉痹。我曰如莠,我玉亦不滋。谁教我耘,实获我思。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