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居

大都心足身还足,祗恐身间心未间。
但得心间随处乐,不须朝市雨云山。
宋陈州宛丘人,字简夫。少好学,诗效白居易。真宗天禧三年进士。仁宗庆历元年任御史台推直官、秘书丞,八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官至太常少卿。详于吏治。后归,优游林泉十六年。苏辙为宛丘博士,常与之游。与晏殊相知尤深。
  猜你喜欢
精思莫知日,意静如空虚。三鸟自来去,九光遥卷舒。
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
老来少睡怕房栊,欲睡还休被屡烘。
半夜披衣还打坐,耳边听尽两山钟。
柳嫩不禁摇动,梅残尽任飘零。雨余天气来深院,向阳纤草重青。寂寞小桃初绽,两三枝上红英。
又见云中归雁,断续和鸣。年年依旧无情绪,镇长冷落银屏。不语闲寻往事,微风频动帘旌。
莺早乍啼犹冷落,花寒欲发尚迟疑。

西郊富山水,天子驻青旂。元气古来积,群灵咸是依。

九重阿阁外,一脉太行飞。何必东南美,宸居静紫微。

欲劫强秦事已难,可怜骈死为燕丹。美人玉腕将军首,恨满西风易水寒。

朝发石湖濆,暮抵太湖岸。青山亦多情,供我船中玩。

船行山亦行,一路青不断。白云渺渺山重重,不知何处昔是吴王宫。

越来溪边越城在,夫差受困云在兹山中。今朝扣禅关,访古寻幽踪。

僧言事往那能识,钟鼓声中度朝夕。郊台漠漠麋鹿游,茶磨团团蔓荆棘。

不须吊古伤怀抱,且欲凭高纵吾眺。人家历历新郭里,川渎沄沄胥口道。

吴江塔影昆山城,一览因之发长啸。天风万里天际来,吴王郊祀昔日登斯台。

千乘万骑湖上下,祗今安在唯见山崔嵬。船来船去湖西畔,青山无言人自换。

来来去去世无穷,莫学牛山独兴叹。

渡头风景如前日,谁种桃花在两边。
未晚人家门户闭,鹭鸶闲立钓鱼船。
左弧念当辰,藐此卧岁晚。
重云不予荫,敢望滋九畹。
南邻有良朋,繁质快瓴建。
进道望骎骎,吐辞看衮衮。
妙语极吹嘘,至理属关键。
嗟予澹泊好,学植自穮蔉。
岂能益涓埃,感子意缱绻。
昭然隐微中,当念仁岂远。
起知妙乾体,实理践坤简。
大易乃在我,亘古当一本。
期君得真传,永以息邪遁。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衣冠繁会文昌府,旌戟森罗部曲侯。

美酒名讴陈广座,凝笳咽鼓送华辀。秦川王粲何为者,憔悴嚣尘坐白头。

姑苏台枕吴江水,层级鳞差向天倚。秋高露白万林空,
低望吴田三百里。当时雄盛如何比,千仞无根立平地。
台前夹月吹玉鸾,台上迎凉撼金翠。银河倒泻君王醉,
滟酒峨冠眄西子。宫娃酣态舞娉婷,香飙四飒青城坠。
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城乌啼尽海霞销,
深掩金屏日高睡。王道潜隳伍员死,可叹斗间瞻王气。
会稽勾践拥长矛,万马鸣蹄扫空垒。瓦解冰销真可耻,
凝艳妖芳安足恃。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君怀逸气还东吴,吟狂日日游姑苏。兴来下笔到奇景,
瑶盘迸洒蛟人珠。大鹏矫翼翻云衢,嵩峰霁后凌天孤。
海潮秋打罗刹石,月魄夜当彭蠡湖。有时凝思家虚无,
霓幢仿佛游仙都。琳琅暗戛玉华殿,天香静袅金芙蕖。
君声日下闻来久,清赡何人敢敌手。我逃名迹遁西林,
不得灞陵倾别酒。莫便五湖为隐沦,年年三十升仙人。

今古一轮月,分明印碧霄。门门蟾影到,处处桂香飘。

不起眼中晕,何劳指上标。真空浑照破,归去杖头挑。

梧桐凤所宿,鸢鹯不敢栖。蓐收一秉令,绿叶辞栖枝。

灵鸟既不至,百尺干奚为。瑟琴娱世耳,不如委涂泥。

夷仲自放废,守正亦知几。秋山有佳色,行歌宜采芝。

依山仍负郭。有松桂扶疏,烟霞渺漠。一年自成落。奈孤踪远紧,蝇头蜗角。休嗤句弱。赋郊居、何攘沈约。记乡人过我,傩立阼阶,酒行先酌。
远映江山奇胜,下瞰重湖,上飞高阁。风帘絮幕。筑新槛,种花药。幸瓜期已近,秋风归去,免得奔驰味恶。待开池、胜起林亭,共同宴乐。

九十炎光,又过了、三分之一。记当年光际,诞生良弼。

崧岳降神钟秀气,孕成间世真英杰。妙文章、拾芥立功名,谁能敌。

周孔业,邹轲质。伊尹志,渊明节。袖经纶妙手,屡投班笔。

富贵一朝知已逼,封侯谈笑真堪觅。信功名、管取出长年,看箕翼。

玉瓦映朱楼,雪照千家县。深林翼孤峰,烟拥三重观。

青澜既潭沱,寒树犹明茜。悠悠扣楫讴,渺渺惊凫乱。

赏心不假言,余秀殊可玩。

遇主方英妙,当朝独老成。小车何耄耋,前席起公卿。

感会真千载,哀荣止半生。伤心埋玉处,愁雾锁佳城。

第一玄,直透威音前。第二玄,曾不落正偏。第三玄,照用两俱全。

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

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无劳知魏晋,午梦正蘧蘧。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敢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是否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 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生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