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鸟毛,蛊毒水。毒不伤人,何妨服饵。只有这些儿,含毒喷人,深入骨髓。
三世诸佛畏这如兔见苍鹰,历代祖师远这如龙怖金翅。
唯有活衲僧,嗜这如鼎味,粉骨碎身犹未已。贪他底,著他底。
佛也如何救得你。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水云乡。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
早岁归休谁共在,他年相见话偏长。只因未报君恩重,清梦时时到玉堂。
白驹未絷又离筵,北斗南箕信可怜。璧马朝周才信宿,金人辞汉已千年。
房公鹅为清池好,惠子骡因空谷传。龙汉劫中期后会,灞陵回首重依然。
载雨滞春墙,登楼快明瞭。西北稍吞天,一气青浩浩。
连洲芳草暗,拍浪凫雁矫。烟出孤屿明,眦入千帆小。
极目天东南,焦山影孤抱。忆凭观音崖,千里收寸杪。
蜿蜒众峰趋,风烟四天渺。落日镕如金,长波织成缥。
入世此江山,万古夕阳好。蜂房各户牖,云窗乱窈窕。
海西书一龛,定慧竹千筱。玉兰施香严,银杏悦枯槁。
讽佛晓钟清,说鬼夜灯窅。梦中自然庵,再过僧病老。
门外浪翻江,庭内寂无鸟。真我悟蜩空,尘寰观蚁扰。
去住皆定因,喧寂随所造。昔贤整乾坤,家常茶饭了。
凌江有石阑,趺坐忘暮蚤。
空城落月噪饥鸦,殷地秋风动鼓笳。洗甲天河无壮士,驰车原隰有皇华。
人生扰扰投林鸟,岁事匆匆赴壑蛇。只许龙门看泉者,笑挥谈麈落空花。
云外河梁影。订幽欢、迢迢此夜,玉拼渡稳。霞佩霓裳香雾湿,水面无波风定。
看十二、阑干低亚。说到年时离绪恶,悔无钱、帝遣东西迥。
漏迟唱,梦休警。
天街寂寞笙歌冷。早隔断、西飞青鸟,碧城芳讯。昨岁相如秋病苦,劳汝绿华亲问。
空剩得、劫灰成寸。未必桥边犹忆我,只漫漫、怨海难填恨。
星隐约,月重晕。
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海门环凤阙,半曜拱神京。
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
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
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
鱼沫翻珠佩,腥涎喷水精。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
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
自可吞溟渤,何烦洗甲兵。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
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清。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
近睹三江险,方知六宇平。奇观书短韵,尺幅海涛生。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