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金沙与同架,并蒂更连柯。红白虽相宜,品藻当如何。
天欲栽培民气厚,暗假春风入君手。春风萦回桃柳枝,如君颜色民见怡。
吾郡频年苦兵乱,疲弱愁逢辣手断。便得河阳百里才,难及当时见功半。
枯灰元气云渐苏,烂额焦头尚无算。是当喔咻抚恤之,子得父母身乃依。
严霜四野日照室,煖体何必裘与衣?君来慈溪作贤宰,道路隆隆口碑在。
无端草木亦承膏,寂郭风烟发精采。物犹如此人可知,此理奚烦费词解?
凉飙九月山城秋,碧天高静鸿不流。君将奉檄走京洛,旌车驾矣民难留。
君虽不留民意系,静待阳和转初地。阳和二月多好莺,君来置酒民同听。
我题君图送君别,聊为君民写心结。莫将剪败忧后时,此民共读甘棠诗。
儿昔望云云在天,儿今望云云在泉。云在天边见有日,云在泉下归何年。
儿心一寸春晖草,阿母倚门儿在道。太学三年归有程,当时恨不还家早。
白杨日日多悲风,儿归却扫坟上松。千驷万钟儿不愿,但愿名书忠孝传。
幼子未识面,吾儿无用英。家虽以儒奋,身欲事农耕。
水竹为居处,布荆令女行。超然老夫妇,脱粟配藜羹。
凤山胜绝三不见,竹木苍苍隔台殿。仙宫云构接丹梯,清昼璆声袅香篆。
步虚讽彻瑶草凉,朝真斋罢紫芝香。侍宸白日骑鹤去,雷符绕壁馀神光。
会心不在远,人境寄幽栖。夹竹开丛径,穿池灌药畦。
閒行扫石坐,得意剪桐题。岂但冥鸿理,还看养木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