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用矣!”
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蕙风词话》)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在唐、宋时期曾传颂一时,原诗是《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见《全唐诗》八卷五九三七页)
安州即安陆,同小杜的诗相比,廖世美的词则别有韵味。
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自是名家手笔。正如况周颐所说:“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花菴绝妙词选》中,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见。”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窗前新种绿芭蕉。夜雨声声枕上敲。困不处眠转寂寥。
耐清宵。有美人兮不可招。
匀朱衬缘。碧阑干瘦繁香束。杨妃卯醉春山蹙。央托金铃,回避游蜂毒。
沉香亭北娇姿独。明霞笼定胭脂曲。东君著意隈怜熟。
舞罢留仙,绣袜当风蹴。
东登泰山上,下有沧海流。晞发餐日精,一望麟凤洲。
渺渺三神山,宫阙如云浮。虞巡柴岱宗,肆觐东诸侯。
登封七十家,升中乃射牛。燕齐扼腕谈,入海多宿留。
安期不可遇,羡门不可求。肃然与石闾,日月今千秋。
吾将仍羽人,乘蹻于丹丘。
春山缥翠一溪清,满路游人语笑声。自愧非才无异绩,止随风俗顺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