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鉴赏

  宋廷南迁,围绕定都问题,有过一段时期的争论。

  建炎三年(1129)二月,帝在镇江。当时金军正拟渡江南下,帝召从臣问计,王渊以杭州有重江之险,主张逃往杭州。高宗畏敌如虎,此话正中下怀。张邵上疏曰:“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江、淮、蜀、汉、闽、广之资,以图恢复。”帝不听,去了杭州。绍兴六年(1136)七月,张浚上奏曰:“东南形胜莫重于建康(即金陵),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暇逸。而临安(即杭州)僻在一隅,内则易生玩肆,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系中原之心。请临建康,抚三军,以图恢复。”这一回因形势好转,即于次年移跸金陵。但八年回杭州。张守谏曰:“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气象雄伟,且据都会以经理中原,依险阻以捍御强敌。陛下席未及暖,今又巡幸,百司六军有勤动之苦,民力邦用有烦费之忧。愿少安于此,以系中原民心。”然而高宗正一心与金人议和不以收复北方失地为大业,执意定都杭州。同年,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自此南宋都定临安。(见《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三《南迁定都》)康与之此词,正即作于这一历史时期。名曰“怀古”,实是“伤今”,是针对当时南宋小朝廷奉行逃跑和妥协政策而发的扼腕之叹。

  上阕思接千载,写历史长河中的金陵。金陵群山屏障,大江横陈,是东南形胜之地,自三国吴孙权建都于此,历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为帝王之宅,豪华竞逐,盛极一时。起二句,即概述那一段灿烂辉煌的往事,以先声夺人。“龙蟠虎踞”四字用典,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睹金陵(时称秣陵)山阜,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见,见《太平御览。州郡部。叙京都》引晋张勃《吴录》。南京山川雄伟人事繁华,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然而,宇宙无穷,山川长在;盈虚有数,人事不居。三百馀年在永恒的历史面前只是弹指一瞬。随着政权更迭,国都无移,金陵的繁华已成古迹。“缥凤”二句,情绪陡落千丈,与后蜀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之所谓“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之所谓六朝旧事随流水”同一感慨。由字面可看出,明显是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缥凤,淡清色的凤鸟。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花盝冈。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有三鸟翔集于此,状如孔雀,五色文彩,鸣声谐和,众鸟群至,遂筑此台以纪其瑞。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升州·江宁县》。由于李白诗为人们所熟知,而读者不难联想而及同诗中“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等名句,局部返观为整体,十个字带出了一连串意境,当年“豪华”之盛,今日萧瑟之衰,种种画面遂一而过。且“龙蟠虎踞”云云以“山”起,“台空江流”云云以“水结”针缕亦极周到。

  题面“金陵怀古”之意,上阕四句已足。然词人之用心原不在“发思古之幽情”,为“怀古”而“怀古”,“怀古”的目的是为了“伤今”,故下阕即转入此旨。“下临”二句,视通万里,置金陵于有利战略地位。“全楚地”,语见唐刘长卿《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诗“云横全楚地”,泛指长江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此系楚国的腹地,故云。“包举”,包抄而攻取。二句说金陵为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与长江中游诸重镇共同构结成包抄中原的态势。按当时军事方略,南宋如欲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可于长江中、下游两路出兵,一路自鄂州(今武汉市一带)出荆襄,直趋河路;一路自金陵等地出淮南,迂回山东。倘若更置一军自汉中出,攻取关陕,三路进击,则尤佳。词人能够高度评价金陵在北伐事业中所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见识卓越前引张邵、张浚、张守之奏议,与康与之此词,或为政治家之言论,或为文学家之笔墨,都代表着当时的军心、民心。南宋爱国词,与民族人民的愿望息息相通。行文至此,词情再度振起。可是,“事无两样人心别”(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以高宗为首的南宋统治集团只知向金人屈膝求和,不知利用民众力量。他们龟缩在浙东一隅,视长江天险为第二道院墙,不去利用金陵的战略位置。

  面对这一冷酷的现实,词人的激情不禁再一次跌到冰点。“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一声长吁,包含着多么沉重的失望与痛苦啊。作为南宋臣民,词人不可能直言不讳地去批揭那龙喉下的逆鳞,然而他已经形象地告诉后人,南宋统治者的胆识,在六朝之下!东晋以迄梁陈,文治武功虽不甚景气,毕竟尚有勇气定都金陵,与北方抗衡,未至于躲得那么远呢。

  此词的特点是,上下八句,两两相形,共分为四个层次,呈现为“扬——抑——扬——抑”的大起大落,这种章法与词人怀古伤今时起伏的心潮吻合无间。

  由起句的“龙蟠虎踞”到收句的“狐卧兔眠”,两组意象遥遥相对,亦是匠心所在。其意盖从北周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瘁”云云化出,更为简洁。龙虎地而无有龙腾虎掷的形象,却成为狐兔之乐园,此情此景,本身即是莫大的讽刺,不必更着一字,读者已随词人作喟然之浩叹矣。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猜你喜欢
贡禹怀书日,张衡作赋辰。杏花开凤轸,菖叶布龙鳞。
瑞麦两岐秀,嘉禾同颖新。宁知帝王力,击壤自安贫。
一年过腊已十日,余日到春能有几。
春来远近不可问,冷碧先归在流水。
梅花向今独已繁,玉艳都占春风间。
草萌出土亦过寸,众芳次第挂清寒。
虚堂尽日对风影,我独此守青琅玕。
故人远来未一醉,车鞅欲去今谁攀。
怜君满腹富文彩,倦尾赤色无波澜。
连年礼部试多士,白羽舍置操榛菅。
君今忽忽负壮节,我赤春色羞衰颜。
况逢离别可奈何,忆人日老情日多。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忆昔儿子时,仁公两朱轓。
吟篇与醉墨,零落遍湘沅。
少长听鸣驺,清霜粲华轩。
风流故多奇,欲说非一言。
但闻天下士,扰扰向龙门。
岂知千丈发,著此三家村。
周馀乔木尽,始邮邯郸孙。
兹行亦奇伟,可以诧仍昆。

辛夷海棠俱作尘,鲚鱼莼菜亦尝新。一声布谷便无说,红药虽开不属春。

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
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何处阳春调,来同此夕歌。地能燕市有,人得楚狂多。

把盏青天坠,题诗紫石磨。一呼去魍魉,词组即江河。

行台独坐听鸣鸠,乔木参天五月秋。举目好山青未了,应随马足遍东州。

愿储翳国三年艾,不博江心百鍊铜。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
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多少泪,和泪倚阑干。心事莫将和泪说,留连光景惜朱颜。

帘外雨潺潺。

东阳太守廉而忠,风骨自是人中龙。分明面带冰霜容,双眸烱烱悬方曈。

皎然一镜磨青铜,世间何物堪蔽蒙。昔年眷顾恩宠隆,绣衣持斧骑碧骢。

如今五马白玉騣,下饮双溪浙水东。金鞍玉勒相磨砻,大江南来财阜丰。

贡赋号称天下雄,迩来贼盗飞虻虫。潢池弄兵惊儿童,贪官污吏复妄庸。

诛求何异虿与蜂,饕餮不已民心忡。温处在在罹兵锋,花溪小邑俱烟烽。

可怜州郡一扫空,明公抚安竭至衷。至诚感物人共宗,扬清激浊体大穹。

见善是辅恶乃攻,不吐不茹恪且恭。视民疾苦劳厥躬,爱育备至久不慵。

有如名医治盲聋,盲能再睹聋再聪。又如大造运化工,初不用力理自融。

十日一雨五日一风,根器厚薄随所逢。春风桃李秋芙蓉,白者俾白红俾红。

有蔬可茹谷可舂,化工何恩及吾侬。父老感泣涕泪濛,不图见此矍铄翁。

我愿公心与天通,舍其小者大是从广陈方略达九重。

尽化四海之群凶,卖剑买犊为年丰。不然上书乞总戎,驾御豪杰如转蓬。

殄灭丑类无遗踪,四海混一车书同。廓平天宇路不壅,露布直到天子宫。

献俘受馘太庙中,脩文偃武开辟雍。尅期封禅泰华峰,大快义士平生胸。

令当建此补衮功,论功合受大国封。堂堂政府食万钟,揖逊进退咸肃雍。

身佩安危势位崇,富贵岂下汾阳公。海枯石烂物有终,公之勋业高岱嵩,公之令德传无穷。

圣主龙飞肇纪元,野人相贺板扉前。不知颜色老昨日,共诧时光胜旧年。

井口杏花春食雨,墙筐柳蕊暖肥烟。长沟缓绕风漪绿,林下乌犍渐受鞭。

太乙下深黑,雷霆驻虚空。有龙宅其湫,飞雨白日中。

南游女娲谷,北上铜人原。荒冈翳丛楚,古阙生墟烟。

山河美如此,人寿速若彼。去去且为欢,沽酒新丰市。

无使明月来,照我空持杯。

衰容不似秋容好,坐上谁怜老孟嘉。
牢裹乌纱莫吹却,免教白发见黄花。
沧江掩映桤树林,宝塔崷崒孤云岑。
田家春时相劳苦,结社分朋宴箫鼓。
道边儿女齐唱词,钗梁复挂一钩丝。
相携却踏溪桥路,荠麦连云住何处。
昨日来时万里林,长江雪厚侵犹深。
苍茫不见梅花意,重对晴天豁晚襟。

晴云散暮霞,落日万山赤。寒风峡中来,吹我江上楫。

峰势截长江,倒影竦双壁。溪声瘦老松,微波荡怪石。

俯疑坤轴崩,仰觉河汉窄。危磴人似猿,绝岸舟如叶。

叠巘结寒姿,岩断孤烟接。密林崖寺古,萝径垂石发。

枉渚鼋鼍骄,澹濧蛟龙沫。显昧理或然,神物含溟漠。

把酒对山公,探幽怀谢客。暌隔未移旬,寸心若积雪。

矧乃览山川,狂歌谁与发。欲寄山阿人,霜花岂堪折。

半壁祥开刺史天,翠篁高拂曙光妍。晓晖叱驭趋丹阙,瑞霭浮轮捧御筵。

修干参霄雄百雉,疏阴流影照新阡。明时自是天中丽,嵩祝金瓯巩万年。

我爱通山好,奇哉别有天。翠屏环碧水,罗阜锁青烟。

白鹤凌霄立,金蟾抱石眠。闲来频眺望,恍若会群仙。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