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鞅掌不可耐,壮士缚申卯。驱驴古平陵,水木乐幽茂。
苦吟到斜日,危坐类持钓。俗情见摆落,鹅雁极众口。
两曹第忍之,适满百乃报。吾终不以此,而易彼升斗。
小裁鹤料案,官事竟未了。斯人坐诗穷,咎在亏天巧。
有如发其羃,为谑岂不暴。理宜得嫌憎,枵腹镇雷吼。
区区尤李氏,此颇天意不。
许州太守西南来,五马双旌何壮哉。入门长揖向座主,元是南畿选擢之英才。
忆君醉下琼林宴,独向中原领州县。使节宣恩处处周,停轺问俗村村遍。
州当要路多舟车,居民十室九已虚。亦知听讼事非急,任道催科政不如。
我方闭门读古书,闻渠此语重欷歔。名途利径人竞趋,谁复有心如此欤。
京城六月淫雨馀,漂没禾稼倾民庐。坐令神州赤子百万辈,啼饥忍冻塞路衢。
翰林儒官不涉事,饱食端居岂吾意。万间广厦何必论,我屋沮洳恐无地。
吾闻杞忧天嫠辍,纬抱牟心挥贾涕。敢言民社非我图,耐有閒情为君计。
大河南北多荒田,三年水旱相缠绵。江流转徙无定所,直指梁汴窥藩垣。
谁将只手障百川,向来议者塞与迁。问君此策竟安出,自言地疏官复小,有口不敢如河悬。
兹州自古无水患,亦有平原沃壤遥相连。古称苛政猛于虎,或者有患如水然。
息争止暴是君事,百姓方赖太守贤。赐金赠秩岂足为子望,望子不在文章传。
有人独酌南窗酒,春是故人诗是友。故人消息在江南,为我江头探杨柳。
诗人见春消眼明,迎春送春俱有情。何况温温张九掾,可无诗句赠君行。
蝉雀螳螂智总昏,拥旄今喜令公存。蒲萄夜索三军醉,苜蓿春肥万马屯。
海上投戈应革面,帐中弹铗亦酬恩。吏民遮道凭传语,新拜将军旧戟门。
坐深杨柳水边枝,似懒都忘是昔时。寄得诗来如对语,不知雷电满龙池。
日迟芳甃,声停玉漏。东风种出双红豆。好韶光偏是,春瘦花瘦人瘦。
重帘不捲香微透。频添红袖。小池风软闲春昼。镜奁依旧。
波皱云皱眉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