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羽书经岁杳,犹说衮衣东。此莫非王土,胡为用远攻?
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夷风。别有刍荛见,回戈定犬戎!
太皇太后女尧舜,宫嫔加刃诛王振。不见高皇竖铁牌,内宫不许干朝政?
振乎毁牌太纵横,天子亦呼王先生。先生一开口,天子下殿走。
蒙尘事可哀,夺门名亦丑。横尸百万谁首戎,天子犹念先生功。
诏取沈香雕小像,巍峨寺额称旌忠。
十日平原兴未阑,一尊仍傍药栏看。心怜三月春光暮,剑倚中天夜色寒。
有客鹖冠时隐几,何人牛耳早登坛。羽家旧事风流在,肯惜花前倒载还。
度日无悰得养痾,不知春事已云多。桃花灼灼为谁好,杨柳依依如恨何。
曲折东西山展灼,抑扬高下鸟闻歌。是间有句彊能管,古淡如君莫我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