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旧馆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鼓动城头啼暮鸦。过云时送雨些些。嫩凉如水透窗纱。
弄影西厢侵户月,分香东畔拂墙花。此时相望抵天涯。
世外人应见面难,一灯高兴石门残。
生波入槛浮春浅,细雨横舟湿夜寒。
彼岸似闻风铎语,此心如傍月轮安。
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
看破浮荣醉色醒,如贪青紫岂明经。
只烦君把天机泄,四海如今几福星。
将欲言治人,必先由正身。
身正人自治,此化行如神。
总总群圣书,论说尤谆谆。
后贤守为法,不敢忘逡巡。
有欲著其迹,更假他物神。
或取几杖明,或用盘盂陈。
或则铭于座,或则书于绅。
此皆贪道者,欲己日夕亲。
涵泳既滋久,盛德光璘璘。
鲁侯相门子,佩义而服仁。
来乘别驾舆,齿发何青春。
开口议政事,条件皆有伦。
春露与秋霜,畏爱其吏民。
尚惧有片缺,不使其质纯。
乃于厅事侧,开轩承甲寅。
题曰三省堂,大构高榜新。
地古物象野,水竹清衣巾。
公暇每居此,寂嘿如隐沦。
冥心以自观,外揣复内循。
一有所不逮,补绽无纤尘。
既已自作诗,文理相彬彬。
宛转示明戒,欲使风俗淳。
愚重侯所存,再拜无辞频。
待己固如此,贤哉君子邻。
常愿此基构,永不罹荆榛。
有坏则请修,使之名不泯。

陕隘区中世,殷勤招隐篇。应居小有洞,几见大椿年。

庵废云埋谷,琴亡声在泉。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荷花香里藕丝风。人在水晶宫。天上桥成喜鹊,云边帆认归鸿。
去天尺五城南杜,趣对柘袍红。若问安边长策,莫须浪说和戎。

高卧云林岁月馀,东风不到野人居。春来山畔愁花鸟,老去人间笑栎樗。

无病不须供药饵,有园尽可种团蔬。商山谷口千年事,沦隐无劳羡史书。

曾闻黄河水,远自天上来。万流会东海,滔滔极蓬莱。

又闻瞿塘峡,惊涛吼春雷。人愁滟滪险,奔流若山摧。

有熊作舟楫,神灵济颠颓。千里在俄顷,转折真奇哉。

巨舰苦难运,聊横小水隈。丁夫且休息,南风殊未回。

漠漠佳城幽,苍苍松槚暮。鲁幕飘欲卷,宛驷悲还顾。
楚挽绕庐山,胡笳临武库。怅然郊原静,烟生归鸟度。

扁舟入于越,回首望句吴。草树裴休宅,风烟范蠡湖。

渔歌争晚渡,桑妇有蚕租。旧事沧波逝,何人识霸图。

归骑迷荒渡,空城枕浊河。官闲公吏少,邑小弊民多。

一叹一回老,三年三度过。冯唐吾与汝,勋业近如何。

叶叶归边骑,风头万里干。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芦酒烧蓬暖,霜鸿捻箭看。黄河古戍道,秋雪白漫漫。
曾从洞口送胡麻,一隔山门即海涯。
自是仙郎忘旧路,桃花流水不曾差。

秋江塔影似摇铃,风雨萧萧暗怆情。铜岭场荒灵气在,银塘军散霸图经。

榴花留闪征袍血,龙峡犹闻战水腥。身殉韶阳终报主,明月羌笛咽孤城。

彩旌结陈龙蛇动,银烛成城星月繁。神武圣谟周万里,玉关金甲尚云屯。

寻春访古高人俱,故宫剥落题楣书。穿林坐石俯方沼,清泉的的喷明珠。

地炉瓦鼎烹云腴,惠山中泠百不如。买田阳羡亦下策,未若结宇依明湖。

最喜今朝又是晴,管他时节近清明。云无带雨风偏暖,地不傍山路较平。

香送草花催午气,春归林鸟唤诗情。恰逢麦候频驱雀,绿草村村木铎声。

弓弯霹雳射天狐,惊落双雕万众呼。好语将军休见妒,凌烟曾见几人图。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