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影堂灯火碧荧荧,消息都无去杳冥。曾是向来行立处,纸钱灰烬满中庭。
波面香风落磬声,夕阳楼殿更分明。蓬莱弱水端难到,聊与人间作化城。
摇摇画隼过寒汀,为得新诗欲饯行。饮散十洲回首处,暝烟疏柳不胜情。
云自知归鸟自还,一堂足了一生闲。门前剥啄定佳客,檐外孱颜皆好山。
故年花落今复新,新年一故成故人。那得长绳系白日,年年月月但如春。
莽榛无际尽穷荒,点缀郊原柳几章。云锦千群宜牧马,羽骑十队并驱獐。
小村火炙榴方赤,长甸风催麦欲黄。已理簿书辞帖括,马蹄犹似旧时忙。
女郎粉结队,罗绮趁晴春。岁岁芳菲节,来看歌舞人。
读书声里是吾家,门柳萧萧噪暮鸦。
少日为名多检束,流年催我自堪嗟。
可怜芳草成衰草,才见开花又落花。岁月自消寒暑内,岂知人世有荣华。
春欲去,海棠时。正相思。珠帘卷,寄书迟。君不见,愁脉脉,妾心知。
空怅望,负佳期。双燕栖。香泥湿,画梁低。灯黯淡,雨迷离,梦初回。
重闱白发慈母老,八十春光少二年。策杖扶孙闻尚健,采蘋供祀恐非前。
归心爱日增凄切,别况遭屯倍怆然。苦缚微官难解脱,陈情有表更谁怜。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