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景因阴苦未韶,峭寒于老不相饶。窃香风韵归梅萼,刻楮工夫到柳条。
万瓦雪消疑夜雨,一溪波涨误春潮。连枝别后儿曹远,赖有吾人慰寂寥。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唐宋之间五十祀,六姓一十四天子。一镇东南屹然峙,乃与五代相终始。
夹马营,真人生。华山隐者堕驴笑,天下从今始太平。
翩然卷甲输归诚,铁券金瓯垂令名。天意亡唐不可挽,固知神器难力征。
又况东南地势难与西北争,后来南渡嗟何成。谋国岂合学孤注,竖儒乃议勤王兵。
君王智略济神武,与民休息成乐土。莽莽中原纷弈棋,烽火漫天震鼙鼓。
六桥风月圣湖烟,百万生灵独安堵。怜才一事更可人,足使孤寒皆气吐。
司勋毷氉一青衫,文绮蒲轮来幕府。钱塘祠宇肃清高,灵气英风照千古。
时清将种更儒巾,子孙世列清华谱。兰芽瑜珥何联翩,灵运诗篇先述祖。
即今遗像俨须眉,纸上飒爽来英姿。锦裘骏马好结束,想见江东转战时。
槃角珠凉,镜心红悴,湘波传恨宫沟。晕脸潮新,当年曾侍宸游。
洞房环佩悭消息,启晶帘、犹照妆楼。黯销凝、一水漂花,日暮东流。
田田争识侬情苦,问江南缓调,为舣莲舟。太液溪边,深乡隔断温柔。
前溪舞罢繁华冷,算寻芳、但有閒鸥。更何人、小殿霓裳,藉祓清愁。
当年大母煦诸孙,今我生孙解候门。无以为家行未已,不遑将母疚难言。
梦中俯仰何身世,病里扶携倚弟昆。还见新诗献康乐,鸣翁春草得重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