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所引武陵,自然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可以说整首诗都是从其中化出。
陶渊明作《桃源记》,云:‘源中人自言,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自是之后,诗人多赋《桃源行》,不过称赞仙家之乐。”武陵之于桃源,不仅在唐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而且对于初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一些“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不仅具有更浪漫的想象空间和绚丽色彩,而且还产生了神奇诡异的仙化意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当时唐朝社会道教盛行,再加上富裕的生活和繁荣昌盛的社会使得人们追寻心灵深处中对于生命短暂的忧郁。因此,许多笃信道教的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会描写他们近乎幻觉式的想象。据刘中文先生考证,在现存的唐人诗词中,以“桃花源”为题的作品达21题24首之多,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近高楼,浓妆一面,瞢腾见时味。绛英繁缀。偏带露盈盈,如许佳丽。
峭寒袖手曾孤倚,飘零成漫喜。只可惜、昨朝轻负,曦高犹拥被。
年年对花换心情,西泠怅梦断,应添憔悴。新涨绿,馀愁雨愁烟飘坠。
长相忆、粉云腻处,红一镜、楼台斜照里。问别后、芳尊谁酌,春魂桥下水。
簉羽深怜白鹭行,迂疏如我亦升堂。清临华盖真叨窃,近接瀛洲岂杳茫。
拟向图书探月窟,却惊奎壁焕天章。储才更荷君恩重,早见纶音下庙廊。
昭代尊儒学,惟公简拔频。文章分造化,事业在经纶。
天马来夷路,人龙抚要津。几年刊大典,四海属名臣。
汲引亲疏共,光华出入均。玄晖赋江练,文畅咏汀蘋。
道契岩廊久,恩隆建邺新。七朝皆故事,十郡得仁人。
岂晚还西掖,终朝对北辰。一言调鼎味,膏泽被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