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故人肯相寻,共寄一茅宇。山水为留行,无劳具鸡黍。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
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且当注虫鱼,莫草三千牍。
万劫何曾坏。裂苍皮、筋缠血裹,藓痕攒虿。刓角缺文铜绿渗,郜鼎牺尊儿辈。
风雨急、百灵趋拜。多事囚螭还掣虎,覆巉岩、翻恨孤亭在。
何不放,腾光怪。
先生当日原兵解。想挥毫、握拳透爪,笔锋英快。门枕睢阳荒战垒,断镞愁燐似海。
呼南八、声情慷慨。千古双忠遗迹并,剔残碑、洗尽纤浓态。
鹰侧脑,㩳天外。